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大环境学院博导左玉辉解析“五律协同”才能称生态城市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02:32  扬子晚报

  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峰会使“生态城市”这个概念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什么样的城市才是生态城市?生态城市要达到哪些指标?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博士生导师左玉辉教授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笑言,其实生态城市的最终建设目标是达到自然、技术、经济、社会、环境“五律协同”,既和谐又发展。

  左教授提出的一个在业界很有影响的理论就是“五律协同”。多年来,左教授与他的团队在广州、厦门、天津、南京等诸多城市进行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方面的研究,他认为,城市发展并不意味着只是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而是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的全面改善与整体协调。一座城市只有达到了自然、技术、经济、社会、环境“五律协同”才能称之为生态城市。

  人与自然和谐是首要的,“比如我家住在龙江小区,过去秦淮河沿岸垃圾成堆,水质恶化,这种环境下人怎么可能生活得舒适呢?那肯定是不和谐的。但是,经过秦淮河整治之后,水变清了,沿岸的绿化带建起来了,在这里生活就变得温馨舒适多了。”除此之外,左教授指出,如果仅限于自然环境方面的和谐,那么离生态城市的标准还相去甚远,经济、社会、技术等等方面的很多因素都影响着一座城市的居住舒适度:“包括让普通百姓难以承受的高房价,也是城市发展不和谐之音,三代人的积蓄为买一套房,在这样的城市里,人们的生活不会觉得快乐,这也是社会经济结构发展畸形的一大表现。”“理想中的生态城市应该是环境舒适又优美,交通生活购物都方便,经济稳步发展,一句话就是既和谐又发展。”

  本报记者 石小磊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