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地球“降温”良方 今看哥本哈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03:10  南方都市报

  据新华社电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将于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这一会议也被称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这次大会旨在为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开出“降温”良方。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挑战,本次会议异常“火热”。

  丹麦史上最火:1.5万人出席

  此次大会举世瞩目。据统计,此次会议将有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其中仅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就超过100人,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总理温家宝。因此,会议期间的首脑级会晤尤其引人注目。

  丹麦外交部负责会议组织工作的特别小组负责人斯文·奥林介绍说,这次会议的规模绝对是“猛犸象”级别的,堪称丹麦迄今承办过的规模最大的国际会议。据大会组织方提供的数字,全球约1 .5万人将出席此次会议,其中仅媒体记者就多达5000人,如此庞大的规模史上罕见。毫无疑问,从7日到18日,全球目光将聚集在这里。

  有好事者统计说,会议期间将有超过1200辆豪华轿车奔走在哥本哈根街头,而哥本哈根附近的机场也将在高峰时期迎来140多架私人飞机。粗略估计,此次会议期间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到4 .1万吨,与英国一个十几万人口的城市同期的排放量相当。

  联合国官员:必须达成新协议

  《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12年即将到期。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确定全球第二承诺期(2012年到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的安排。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德博埃尔近日说,在哥本哈根可以而且必须达成一个新协议。它应该包括3个方面:发达国家到2020年的中期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根据自身能力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减缓气候变化的短期和长期资金和技术支持。德博埃尔说:“我们已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为了达成一个明确统一的新协议,各国需要拿出合作与妥协的精神。”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以往通常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各方的谈判会议,专业性、技术性较强。而为推动此次大会成功,丹麦首相拉斯穆森呼吁各国领导人在会期的最后两天参会,将会议升格为“峰会”。

  透视

  气候大会三大热点

  能否达成新协议?

  这毫无疑问是最大热点。1997年签署的《京都议定书》为发达国家规定了到2012年的减排目标,哥本哈根会议的目的便是要为这个时间点以后的减排行动作出安排。但是,由于在近来的一系列预备会议中各方分歧较大,许多人开始怀疑哥本哈根会议能否达成这样一份协议。

  分歧主要集中在两个核心问题上,即减排目标和资金。有研究指出,当前各方摆在桌面上的减排量总和,与有效减缓气候变化的目标要求还相去甚远,这个缺口应该由谁承担,正是各方争论的焦点。

  在资金方面,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各国都承认,发达国家因为负有历史排放责任,应该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帮助,但是这个资金数额应该是多少?由哪些国家以什么方式分担、提供?也仍然处于争论之中。

  要不要坚持《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为发达国家规定了2008年-2012年的总量减排目标,而对发展中国家没作出强制量化减排要求。为此,一些发达国家近来提出抛开《京都议定书》,另外签署一份新协议,该企图遭到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致反对,指出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按道理应续签第二承诺期,继续根据相关原则确定减排方案。双方在此前的曼谷会议和巴塞罗那会议中曾相持不下,哥本哈根会议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将广受关注。

  “重量级”领导人新表态?

  众多“重量级”领导人的出席,也将是哥本哈根会议的一大看点。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内,已经有近百个国家的领导人表示出席这次会议。他们是否会作出新的表态,也是人们猜测最多的问题之一。

  气候变化正在推动世界走向低碳经济的明天,已经有人将哥本哈根会议比作为二战后几十年的世界经济体系订下框架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可以说,就算哥本哈根会议无法达成一份完满的协议,它指出的方向也将具有深远影响。 新华社供稿

  链接

  欧美中印亮出谈判底牌

  限控排放数字一直是气候变化谈判的主要焦点问题,现在各国已纷纷亮出底牌,怎么使各国达成妥协,这就是哥本哈根大会需要完成的艰巨任务。此外,资金和技术转让问题一直踌躇不前,在哥本哈根大会也需要取得突破。

  欧盟

  欧盟的底牌亮得最早。早在2007年,欧盟就提出,争取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0%,并表示愿与其他发达国家一道将中期减排目标提高到30%。欧盟自诩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旗手”。然而,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科学估计,发达国家的中期减排目标应该达到25%-40%,才能避免全球变暖至危险水平。显然,欧盟的承诺距此目标尚有差距。

  美国

  美国的底牌亮得很晚。奥巴马政府的计划是,到2020年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17%,这仅相当于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4%。这个目标比欧盟差得远,甚至低于《京都议定书》给它规定的第一承诺期(2008年-2012年)的7%。在减排问题上,奥巴马政府比前任政府积极了一些,不过同样拒绝接受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京都议定书》,力主各国自主减排,并坚持要求一些发展中国家参与强制减排。美国也是迄今游离于议定书之外的唯一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承担量化减排义务,而发展中国家无需承担这种义务。不过,一些发展中国家近来纷纷宣布要采取自主行动。比如,中国承诺到202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 D 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印度决定到2020年实现单位G D P二氧化碳比2005年下降20%-25%。新华社供稿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