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对住房保障“欠账”的一个提醒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03:26  大众网-大众日报

  □ 周学泽

  12月6日,在由经济日报报业集团、 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主题为“新商业文明的中国路径”的2009(第八届)中国企业家领袖年会上,北京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表示:只有高收入者才有资格购买商品房,而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问题应靠经济适用房或者廉租房来解决。

  任志强说这番话的目的,无非是想弱化因房价过高而导致的人们对房地产商的不满和指责,是所谓“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的另一版本,简言之就是:商品房价高买不起别怪我,找政府要保障房去——大抵如此。

  在商言商,任志强作为房地产商,房子只给有购买力的人盖,也无可厚非,因为住房社会保障问题确实属于政府职责而非开发商。但在现实中,人们除了买商品房却几乎没有什么别的住房产品可供选择。全国上下,无论哪一个城市,都是商品房占据住房产品供应量的大头,保障性住房极其短缺。从这方面说,任志强说“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问题应靠经济适用房或者廉租房来解决”,不失为对政府在住房保障方面“欠账”的一个提醒。

  建经济适用房或者廉租房,意味着要减免土地出让金和大量税费,对以严重依赖土地财政的各级政府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困难的选择。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的财力有限,对土地财政过重依赖也不无可理解之处,但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宅问题显然也很紧迫。

  从小处说,保障性住房短缺是房价畸高的一大原因,许多家庭为买一套商品房,出现两代或三代人攒钱付首付、还房贷的情况,家庭“财政”严重透支;人们结婚、生育、养老等受高房价影响而产生精神心理问题,电视剧《蜗居》就是房价压抑下生活的艺术性再现。从大处说,高房价影响农民“洗脚进城”,制约了我国城市化步伐;由于买不起房的人渐多,使住宅问题有从单纯的经济问题演变成社会问题甚至政治问题的可能。

  从世界范围看,在住房建设方面逐渐减少商品房的开发并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比重 ,是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共同选择,这是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需求的最佳渠道。基于财力有限的现实,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比例比较困难,但逐步提高还是可以实现的。当然,这必须设定具体目标,也必须有硬性的制度约束。比如,保障性住房在多少年内能达到住房总供应总量的50% ,每年增幅多少,到时达不到怎么办,等等,都得有严格规定。当然,能否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比重,取决于各级政府是否让利及让多少利,这也必须有制度保障。如每年政府建设保障性住房的资金来源 ,年投入多少,下一年增长多少,都须有制度上的细化。

  必须看到,现在很多地方让利困难,一是与我们的机构编制过于庞大而不够精简有关;二是产业结构不够多元化,导致财税过于依赖房地产业。所以,要让各级政府能够做到逐步让利,必须同步考虑实施行政体制改革并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文章。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