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蒜农”的话语权弥足珍贵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03:26  大众网-大众日报

  □ 毕晓哲

  近日,包括央视在内的众多媒体在有关蒜价的报道中,将今年大蒜价高归咎于蒜商惜售、资金炒作等原因,更有媒体将矛头直指大蒜主产地——山东金乡。就此,金乡县一位普通的村党支部书记,实名发帖进行了“炮轰”。他认为,“货物的根本价值取决于供求关系,有一定的资金炒作也很正常”、“CCTV是权威媒体,最起码也应该了解最基本的价格规律和生产规律再评论……我最看不惯的是不懂装懂瞎忽悠。”(12月5日《齐鲁晚报》)

  央视做为国家级权威媒体,关注民生并对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蒜价上涨问题进行专题报道,态度值得欣慰。但总体而言,权威级媒体站位的是单方面地“我说你听”心态,对广大观众和受众者的想法、反馈意见,由于“ 上行通道”堵塞或没有“ 上行通道”,事实上造成对报道反馈信息不知情。再加上媒体的局限性,记者调查的局限性,与实际情况存在出入或与他人意见相左也在所难免。上述大蒜产地——山东金乡某村支书对央视报道提出强烈质疑,就是一例。

  事实上,近期各类媒体对“炒蒜”风潮报道,已经给公众造成了片面性导向。但究竟是怎么样的,日常听到的只是媒体和上层舆论的声音,而底层的蒜农们是怎样想的?却“大音稀声”。

  在话语权的博弈上,媒体有较强话语权。由于蒜农所处社会地位,却决定着最有发言权的他们,反而发言机会太少或“丢掉了”话话权。如果没有这名村支书在看到央视报道后的连夜往网络论坛上实名发帖,如果不是众多网民顶帖,以及最后被当地媒体原汁原味地报道出来,公众或许就根本没有机会在“蒜价疯涨”时听到一名基层蒜农的心声。因此,从廓清迷雾、更全面把握信息角度,我们应该感谢及时捕捉到新闻线索的当地晚报、也要感谢相关媒体的跟进。

  另外,即使抛开观点争论的孰是孰非,在时下人人关注“热炒大蒜”现象之时,公众能够通过媒体听到和权威媒体完全不同的来自于“草根”的声音,这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的理性和进步,也是媒体积极引导社会舆论的进步。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