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永葆军人本色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04:30  舜网-济南日报

  

永葆军人本色
本报通讯员 何学民 高心红 本报记者 孙 勇易飞宇常说,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新形势。(高心红 高鹏 摄)

  他,经历两次部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退出现役。

  他,考入镇政府工作,为党和政府分忧,在乡镇机构改革中主动离岗。

  他,潜心钻研新闻报道写作,曾被一家报社聘用。

  他就是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某预备役舟桥团转业士官——— 易飞宇。

  连日来,他的感人事迹在齐鲁大地广为流传。济南军区政委刘冬冬指出:“一名普通退伍战士,到地方后,摆过小摊,卖过水果、蔬菜、服装,历尽千辛万苦,考上国家公职人员,面临机构精简又主动下岗,但他始终牢记军队的培养教育,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执著追求,百折不挠,工夫不负有心人,成长为作家协会会员、报社的编辑记者。实践证明,有志者事竟成。易飞宇同志的事迹有很强的说服力,是一个难得的退伍战士典型。”随后,军地领导相继多次作出批示,提出要挖掘总结易飞宇同志的事迹,并大力宣扬。

  面对创业的艰难困苦,他在不懈奋斗中顽强拼搏,永葆军人本色

  2003年10月,由于部队编制体制改革,易飞宇所在的某部被改编为某预备役舟桥团。当时,官兵分流或转业退伍,致使一些工作很难开展。已经确定提前转业的三级士官易飞宇,主动要求暂时留队,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见有些战友不解,易飞宇吐露了心声:“提出暂时留队,也是因为我对部队有感情,不愿这么早就离开。当了10年兵,一下子让我脱下军装,心里空荡荡的,真不是个滋味!”

  2003年11月13日下午,在基层视察的济南军区政委刘冬冬,偶然得知了易飞宇的事迹,接见了他,并嘱咐他不管以后干什么,都要像在部队一样,要有一种精神和信念,不能忘记部队的优良传统,永葆军人本色。

  2003年年底,部队调整改革结束,他恋恋不舍地告别了生活10年的军营,回到了河南老家。因家乡安置士官难度大、跨度时间长,他放弃了在家乡安置的机会,回到了济南,决定在这里闯一闯,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由于资金有限,易飞宇就在路边做起了卖玩具的生意。刚开始,生意还不错,每天能赚二三十元钱,可以保证生活开支。然而,好景不长。不知是产品质量有问题,还是缺乏销售经验,后来进的两批玩具一直处于滞销状态,结果赔了1000多元。易飞宇听说,卖服装挺挣钱,就从转业费中拿出3万多元进了一批服装,在夜市上叫卖。由于不了解行情,购进的服装款式陈旧,加上批发成本过高等原因,又以失败告终,赔了1万多元。

  尽管两次做生意都“败走麦城”,易飞宇却坚信失败是成功之母。2004年6月,他又筹集了将近1万元,全部用来购买水果、蔬菜,做起了批发生意。没想到,刚进了货就遭遇阴雨天气,雨一下就是10多天,堆放在家里的蔬菜、水果一天天霉烂,所有的钱全赔了进去。

  回想起当时的处境,易飞宇至今记忆犹新:在那段最艰难的日子里,孤独无奈的他,经常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徘徊在街头,感觉自己人生太艰难了,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下来……

  就在自己颓唐彷徨的时候,易飞宇回了一趟部队。

  看到战友训练的身影,想起首长的谆谆教导和战友的热情鼓励,他渐渐从失败的阴霾中走了出来,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不久,易飞宇得知平阴县要招收一批乡镇工作人员,就决定试一试。于是,他买来考试资料,开始没日没夜地学习。时值酷暑,为防蚊虫叮咬,他就把被单裹在身上,只露出两只眼睛看书,没过几天,他浑身起满了密密麻麻的痱子,痒得他抓烂了皮肤,疼痛不堪,但他始终坚持着。就这样,他每天都坚持学习到凌晨两三点钟。后来,由于劳累过度,他得了神经性皮炎,去省皮肤病防治中心诊疗,医生要切除一块皮肤进行病理分析研究。被切除的部位在麻药作用失去后,疼得他直打哆嗦,但他仍坚持看书学习。一位医生问:“你不嫌疼呀,还看书?”他风趣地回答:“看书也是一种止痛治疗方法,集中精力看书,自然也就忘记了疼痛。”

  2004年12月,在平阴县组织的乡镇工作人员招考中,有180多名退伍人员参加,他顺利地通过招考,成为平阴县原刁山坡镇政府一名全额事业编制工作人员。

  面对政府机构改革,他不忘党员身份,在艰难抉择中主动离岗,为党和政府分忧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4年5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易飞宇的家中——— 岳父在给别人打工开山放炮时,不幸被炸身亡。这对于一个本来就很贫困的山村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岳母体弱多病,妻子没有工作,年幼的弟弟正在上学,生活的重担全落到易飞宇身上。

  2005年9月,易飞宇到镇政府工作不到一年,全国乡镇综合配套机构改革开始。因两镇合并,270多名机关人员中按编制数只能保留78人,近200人需要离职下岗。县、镇政府多次召开动员会,无人愿意离岗,改革陷入僵局。他想到自己在部队经历的两次体制编制改革。1998年10月,部队编制体制改革,面对走留,他二话没说,服从组织分配,从繁华的城市泰安某部调整分流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工程兵某舟桥团。到了新的单位后,他积极工作,默默奉献,5次被评为“优秀士兵”,3次荣立三等功。2003年10月,部队再次体制编制改革,某工程兵舟桥团改为济南陆军预备役舟桥团,服役刚满10年的他,服从组织决定,退出现役。

  面对这次乡镇机构改革,易飞宇心想,理应和上两次一样,响应国家号召,积极为组织分忧,主动离岗。可是他又一想,自己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考取这份工作,刚刚过上稳定的日子,一旦离岗,就会面临再次失业。此时,一起工作的同事劝他别做傻事,否则,会后悔一辈子。妻子、岳母也说:“咱考到政府工作不容易,说啥也不能下岗。”他想找领导说明一下家里的特殊情况,可是看到镇领导愁眉不展的样子,他毅然第一个提出了离岗申请,为全镇人员精减改革带了好头。

  从镇政府下岗后,易飞宇只身来到济南谋生路。由于没有正式工作,他只能给这个单位写点东西,给那个单位打打杂,收入勉强可以填饱自己的肚子,根本谈不上养家糊口。2005年夏的一天,正为生意难做发愁时,一位中年男子找到他说:“老弟,听说你会写文章,想请你帮助我们筹划、撰写一些活动资料,每月不少于5000元钱,行不?”易飞宇经过了解得知,来人是让他帮助整理撰写一些违反政策的材料,十分生气地说:“虽说我现在日子不好过,但作为一名受党和部队培养教育多年的老兵,不会因个人生活所迫,就做有损我们军人形象的事。”最后,那位中年男子怏怏地走了。

  易飞宇有一个特点——— 始终不忘自己是一个兵,始终不忘部队的培养和教育,对有损部队形象、对部队说三道四、随意歪曲的事情,他坚决抵制。2006年秋的一天,几个退伍战友约他在一起小聚。酒过三巡,聊起部队的事来,说一名新提升连长,是靠谁的关系提起来的。他听后对那位战友说:“你说的那个连长我认识,他能力很强,带兵有方,工作有思路,个人有成绩。据我了解,他完全是在正常的组织程序下提升的,根本不像你说的那样。”

  面对机遇和挑战,他刻苦钻研,积极进取,在新的岗位上做出了新的业绩

  谈起易飞宇的特点,曾与他共事的平阴县玫瑰镇武装部部长闫立宝深有感触地说:“他最值得称道和钦佩的一点,就是不管是什么时候、到什么单位,都有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和不甘平庸、主动作为的进取意识。”

  2006年底,主动离岗后,曾在部队从事多年宣传报道工作的易飞宇,立志在新闻报道和文学创作上干出一番事业。他白天采访,晚上写稿,每天都撰写三四篇稿件。然而,一个月下来,投给各类媒体的100多篇稿件如泥牛入海。为使作品早日见诸报端,易飞宇带着稿件前往济南的几家报社拜师学艺。为弥补文字基础差、作品缺乏可读性等不足,他拿出参加招工考试的劲头,刻苦钻研写作技巧,经常在租住的地下室里学习到深夜。由于刻苦钻研、勤于思考,他采写的新闻稿件陆续在各大报刊发表。

  为采写高质量的稿件,易飞宇整天背着相机走街串巷,寻找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有一次,他在平阴县孔村镇采访时,了解到一个农民投资20万元养殖兔子,由于不懂技术,不到两个月,兔子就死了一半,结果赔了10万多元。第二年,这位农民总结教训,参加菌类种植技术培训后,投资5万元种植蘑菇,不到一年净赚了30万元。易飞宇骑着自行车顶风冒雪前往该村深入采访。不久,他撰写的题为《急于求成,投20万元赔了10万 因地制宜,花5万创收30万元》的优质稿件,在《农村大众》上发表。后来,随着见报稿件数量的日益增多,易飞宇先后被平阴县法院、市中区法院、高新区法院聘为临时工作人员。

  在平阴县法院工作期间,易飞宇了解到,某舟桥团转业士官、平阴县法警大队副队长马修武身患白血病仍默默奉献、积极工作,探索出了不让案件当事人结怨就能和解的工作方法。为总结宣传这一典型,易飞宇每天往返在市区和平阴之间。经过深入采访,他采写的《群众心中有座碑》、《爱的跟踪》等人物通讯,先后在《人民法院报》等10多家媒体发表,引起强烈反响。此后,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决定,号召全省法院系统干警开展向马修武学习活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易飞宇参与推出了全国法院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单位典型——— 连续54年零违纪的平阴县法院。他采写的《平阴县法院倡导良好的学风文风》一文,在《人民法院报》举办的“全国基层法院头条新闻竞赛”中荣获二等奖。他撰写了近10万字的报告文学《浪溪河畔的歌声》,出版了新闻作品集《瞬间与永恒》。2007年5月,易飞宇被山东侨报社主办的《平安山东周刊》聘为记者、编辑。去年底,他被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易飞宇说,自己从一名转业士官成长为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得益于部队这座大熔炉的锻炼培养,得益于各级领导的谆谆教导和亲切关怀,得益于亲友同事的热情帮助与大力支持。他表示,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将永葆军人本色,以优异成绩回报组织的培育之恩。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