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追求特色教育 培养特长人才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05:04  华龙网-重庆晨报

  2008年10月,中国教育学会重庆地区特色学校建设研讨会在北碚举行,北碚区大力倡导与发展特色教育的经验在全市得以推广。区教委负责人在介绍北碚特色教育理念时强调:“我们不求校校是重点,但求校校有特色。通过特色打造,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了学校品牌和品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北碚,记者走进一个个校园,都感受到了一道道独特的风景。

  百年名校的科学翅膀

  11月18日,一份《太阳能实验室开放倡议书》在北碚区朝阳小学的校园里传开,在这份由朝阳小学太阳能实验研究室发出的倡议书上记者看到:“今年10月19日,中国西部第一个学生太阳能发电站———朝阳小学太阳能发电站正式建成,这标志着我校的科技教育装备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个电站是学校太阳能实验研究小组的老师和同学用5天时间的努力搭建而成……我们将坚持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太阳能电站管理员和研究员,希望同学们能长期坚持开展太阳能发电研究活动,希望同学们能成长为中国新能源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其实,太阳能发电站的建成,只是朝阳小学以“未来教育”为办学理念,打造“科技特色学校”的众多特色项目之一。据朝阳小学教导处主任汪莉老师介绍,创建于1866年的朝阳小学,科学教育历史悠久,早在解放前,学校自编的《新国文》、《常识》等课本,就收录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

  在北碚区大力开展特色学校建设的热潮中,朝阳小学以“科学教育”为主题,经常性地开展“名校杯”科技宣传、竞赛等系列科学教育活动,每年的1—3月,开展了创新小发明创意大比拼与科幻大画家、科技日的参观博物馆、环境考察与实验研究等特色活动。9月,还要举办以读书、画展、制作、班队会活动为主的校园科技节……如今,学校已成立了模型制作小组、天文兴趣小组、计算机兴趣小组、生物兴趣小组、小实验兴趣小组等近十个科技兴趣小组。同学们不但在这里学习到了丰富的科学知识,还收获了成功的果实。近年来,有数十名同学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宋庆龄少儿发明奖、争当小实验家活动、中小学生机器大赛、科幻画大赛、青少年创意大赛等众多全国大赛中夺冠,在区、市级的比赛中更是获奖无数。2005年,朝阳小学被中央教科所确立为“科学探究教育”实验学校。

  学校的特殊教育实践,也得到了广大家长的支持和赞许。去年暑假,2009级5班的周昌劼同学发明的加压输液管先后获得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奖和宋庆龄少儿发明奖,他的母亲在接受采访时的一番话,也许能代表家长的心声———

  “我们对学校的活动都很支持,也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其实,从我们家长的角度考虑,孩子是否得奖、以后如何发展都不是主要的,我们高兴的是看到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他自信、乐观的性格。”

  培养“兼善天下”的栋梁

  记者到兼善中学采访的时候,正值下午上课前,一群群充满朝气的学子们,正踏着轻快的乐曲声走向课堂。在面向学校大门的教学楼的正面,记者看到了一幅醒目的标语———“文明体现在行动中,文化蕴藏在细节里。”

  还未到兼善之前,区教委的领导就向记者介绍,在北碚区创建特色学校的活动中,兼善中学的“兼善教育文化”,以积淀深厚、氛围浓郁而独树一帜。走进兼善校园,记者所感受到的,更是无处不在的兼善文化元素。

  在兼善校园的中心地带,有一个主题鲜明的“兼善文化广场”,在广场的左侧,伫立着兼善中学的创办者———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卢作孚先生的塑像。

  1930年,卢作孚先生创办了兼善中学。以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为办学宗旨,希望能培养出一大批“兼善天下”的栋梁之才。在广场上矗立的6根文化柱上,镌刻着北碚文化在鼎盛时期,文化精英们的至理名言和凝聚了兼善地域的历史传说、地貌景观的画面。

  从1930年到现在,兼善中学走过了近80年的历程。在以往的岁月中,一代又一代的兼善师生,秉承卢作孚先生的办学理想和老校长张博和先生“智、仁、勇、恒”的校训,使这所历史悠久的巴渝名校至今都焕发出独特的风采。

  “每个新学年,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就是学习兼善文化的优良传统。”校长罗统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兼善的传统是我们最大的财富,从创办之初的重实践,重动手,重训练,重学生发展的‘完善自我,责任担当,爱国救国’教育特色,到我们现在提倡的‘关爱他人,关注生活;独善其身,兼善天下’的办学理念,都体现了兼善独特的文化与精神。”

  独特的文化需要丰富的载体,在兼善,异彩纷呈的学生社团活动一直是校园文化的一大亮点。

  如今,兼善的学生社团已经达到了23个,其中的文学社、书画社、动漫社、话剧社、街舞社、插花社等特色社团,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校团委还在今年获得了“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的殊荣。许多同学通过社团活动,不但生动地感受到了兼善的文化传统,丰富了课余生活,还在不同的领域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就在记者到学校采访的时候,高2011级的朱先锋和邓朝炜同学收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罗校长介绍,从今年初学校组织申报以来,兼善中学已经有30名同学的小发明获得了“专利证书”。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