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5位艺术家作品亮相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05:04  华龙网-重庆晨报

  本报讯 昨日下午,位于黄桷坪501艺术基地的独立映像艺术空间内人头攒动,“取向·呈现”2009华龙网·重庆晨报当代艺术提名展在此举行开幕酒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樊伟,市文广局副局长程武彦,重庆画院院长周顺恺,华龙网总经理李斌,《顶层》杂志总编姜汤,张杰、张奇开、庞茂坤等一批知名艺术家参加了开幕酒会。

  “大头娃娃”少了

  画作不再一味符号化

  前几年,在当代艺术市场最火爆的时候,大量“大头娃娃”式的卡通风格绘画曾经红火一时。不过在此次“取向·呈现”展览中展出的画作当中,卡通风格的画作极少,青年艺术家的创作也更为差异化。例如李春梅笔下的荷叶,貌似蝌蚪般游走的莲蓬;吕文韬的徽式民居系列;王晓征的异域空间轴图等,青年艺术家们捧出个性鲜明的代表作品,而不再是符号性画作的一边倒。

  “川美在培养学生方面很注重差异化。”张杰认为,差异化是培养艺术系学生的基本要求,创造、创新是他对青年艺术家最看重的基础。

  大眼妹妹的海底世界

  80后夫妻档专画“童心”

  或黄或青的长发,大大的眼睛,可爱的红唇,宛若沉入海底的小美人鱼。在80后艺术家吴英和陈阳兵的系列画作《许愿树》和《海的女儿》中,充满着梦幻色彩。

  去年两人一起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后,吴英和陈阳兵除了在生活中即将喜结连理,在创作上也是“一体化”了。他们作品的最大卖点是“童心”,一年多来,他们已卖出了10余幅布面油画。“无论男女老少,其实大多数人都有一种‘幼稚情结’,创作看准的就是大家童心未泯。”吴英说,在几乎不让人喘息的生活压力下,人们对天真奇幻、心灵净土的向往更强烈。所以观赏他们的画,不需要思考,自会有一种直射人心的好感。

  在昨日下午的开幕式上,25位艺术家的作品集体亮相,就吸引了不少藏家的关注。现场除了有来自重庆本土的艺术机构和收藏家外,也吸引了北京、上海等一些外地藏家到场,不少人已经对主办方提出了收藏意向。而在本月20日,“取向·呈现”艺术展还将面对高端收藏人群举办一场VIP专场展会。

  本次参展艺术家主要由三类群体构成,除了川美在校学生,还有黄漂一族,以及草根艺术家。展览将一直持续到本月21日,其间市民或收藏爱好者都可前往位于黄桷坪501艺术基地2楼的独立映像艺术空间参观。

  本组稿件/本报记者 冯伟宁

  昨日,黄桷坪501举办“取向·呈现”艺术提名展,市民正在观赏作品。本报记者 陈浮 摄

  艺术家观点

  张奇开(川美油画系教授)

  买画,喜欢是第一位

  “现在的艺术创作是没有标准的,哪幅画你自己喜欢,就是第一位的。”张奇开告诉记者,如果说当年他们学画还有光影、画面语言等标准化的要求,那现在的艺术创作就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了。因为每一位艺术家的文化储备、风格语言是不一样的,而艺术创 作又是个人化的,所以对一般的收藏者而言,感觉是最重要的。

  除了普通收藏爱好者,张奇开也提到了专业收藏者和投资收藏者的差异,在他看来,前者更注重画作的技法、表现力以及意境;后者更看重作品的市场升值空间。

  “艺术需要土壤,更需要氛围。”针对记者有关艺术如何在重庆扩大影响的问题时,张杰这样回答记者。

  “艺术就是需要不断地搞这样的活动,一个接一个。”张杰认为,培养一座城市的艺术环境,就需要举办更多的类似“取向·呈现”这样的展览。而青年艺术家的艺术作品,也正是通过这样的艺术活动,才有了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张杰告诉记者,不仅类似雕塑、版画这样的传统艺术活动要持续举办,今后像极端的、先锋的、刺激的展览,比如行为艺术、影响装置等,也可以适当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开展。

  张杰(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

  艺术需要土壤,更要氛围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