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三大阵营博弈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图为:载有与会官员和记者的“气候快车”抵达哥本哈根气候列车新华社发

  综合新华社、《广州日报》报道今日起在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气候大会,60亿人翘首以待。表面上这是一场就温室气体排放额度讨价还价的国际谈判,实质上则是各国关于能源创新和经济发展空间的博弈,进而将会影响国际权势的转移。

  目前巨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绝大多数是由西方国家造成的,但是发达国家却在想尽办法推卸责任。如果此次会上达不成减排的目标,气候灾难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没有一个人是一座孤岛,没有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人能够在灾难中幸免。携手哥本哈根,这是全人类的希望。

  三股力量

  利益博弈错综复杂

  由于利益错综复杂、矛盾根深蒂固,当前的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分成三股力量——欧盟、伞形集团(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发展中国家(77国集团+中国)。

  欧盟将自己视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导者,在节能减排立法、政策、行动和技术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欧盟强调美国应承担减排责任。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伞形集团国家的立场类似,中期减排目标低,且以一些发展中国家参与减排为前提条件。美国在奥巴马上台后态度有所转变,气候变化成为奥巴马政府首要政策重点之一,其清洁能源技术最近几年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来自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和77国集团主席国苏丹的代表11月底在北京发表声明,宣布与会各方就谈判中有关重大问题形成一致看法,坚持《京都议定书》应继续有效。

  谈判障碍

  减排目标与资金援助

  发达国家提出自身由《京都议定书》所要求的第二期减排义务,是当前谈判核心。但目前各发达国家提出的减排指标与发展中国家的期望相去甚远。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2020年应当在1990年的水平上至少减排40%。

  目前只有挪威承诺到2020年比1990年减排40%。欧盟提出减排20%到30%,日本减排25%,美国的目标则仅相当于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4%左右。

  除了减排幅度,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应对气候气化所需资金和技术援助方面始终没有给出具体承诺,双方在这一问题上同样分歧明显。

  欧盟预测,为实现全球中长期减排目标,从2020年起,发展中国家每年至少需要1000亿欧元资金用于应对气候变化,其中一半需要国际社会的援助。然而,欧盟国家一直强调所有国家都要贡献。

  核心分歧

  发达国家转嫁历史责任

  随着中国、印度正式宣布2020年减排标准,以中印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对垒正式形成,同时双方的矛盾也进一步激化。

  部分西方国家不顾18世纪中叶以来,发达国家累计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80%的现实,要求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减排问题上作出更多承诺。目前,美国、欧盟和日本仍然对中国至少40%的减排目标心怀不满。据预计,三方将在大会上要求中国进一步增加减排。中外专家认为,北京已经做好了迎战的准备。

  中印等发展中国家在哥本哈根会议前夕达成重大一致,正是为了反对发达国家转嫁历史责任的企图,捍卫自身正当的发展权益。实际上,以“碳排放额”为核心的博弈的背后是政治和经济利益。气候谈判表面层次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额度的谈判,更深层次则涉及到各国竞争能源创新和经济发展空间。

  中国声音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中国特别重视这次会议,组成了近80人的官方代表团。这比上届气候大会,中国代表团30人的规模,此次庞大的与会队伍可谓“超级豪华”,温家宝总理也会参加哥本哈根会议。

  日前中国政府提出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至45%,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

  12月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表示,中方根本立场和基本主张是要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坚持“巴厘路线图”的授权。“哥本哈根会议的任何文件、任何成果都应该体现这些原则,都应该锁定近几年来国际社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谈判所取得的成果,为今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指明方向。”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