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50多万年前冰臼“藏”身井陉挂云山(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05:40  燕赵都市报

  

250多万年前冰臼“藏”身井陉挂云山(图)

  

250多万年前冰臼“藏”身井陉挂云山(图)

  燕赵都市报记者 李保健 文/图

  今年9月20日,地质爱好者张丽芬在井陉挂云山东侧山脊上发现一些罕见岩坑,曾涉猎过地质学书籍的张丽芬怀疑此岩坑是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期的冰臼。12月6日,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三位专家实地考察后证实了张丽芬的猜测。专家称,石灰岩体冰臼河北省内尚属首次发现,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事件:奇怪岩坑吸引地质爱好者

  张丽芬女士与爱人刘立杰是地质爱好者,俩人不仅涉猎了大量地质书籍,闲暇时间,还经常穿行于周边山区,喜欢拿着锤子、铲子这里敲敲、那里挖挖,遇到奇怪的石头与地形地貌,回去后就去书本上寻找答案或向专家求教。

  今年9月20日,张丽芬与爱人带上女儿来到井陉挂云山。到村里听村民说,山上有个玉女池,池壁光滑,池水四季不枯,上山放牛的村民们经常在里面洗澡。闻听此言,张丽芬顿起好奇之心,决定上山看个究竟。在村民带领下,张丽芬与爱人在挂云山东侧海拔约400米的山脊上看到了村民口中的“玉女池”——一些大小不同的岩坑。

  张丽芬说,这些岩坑大小不一,最大的有5米多长,3米多宽,最小岩坑直径仅有二三十厘米。除了少部分岩坑被泥土掩埋外,大部分都裸露在外,里面积水,形成一个个水池,其中部分岩坑里还长满芦苇。

  ■猜测:奇怪岩坑有可能是冰臼

  张丽芬告诉记者,看到岩坑,她突然心跳加快,认为自己可能发现了冰川活动的遗迹——冰臼。张丽芬说,那段时间,她恰好在看有中国“冰臼之父”之称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韩同林教授所著的《发现冰臼》一书,该书中,韩教授提供了大量与冰臼有关的文字与图片,而眼前出现的这些岩坑与书中所描述的冰臼特征非常吻合。

  与此同时,经过仔细搜寻,她又在山上发现了冰斗、冰碛、冰柱等大量典型冰川时期遗迹。重重迹象表明,她发现的岩坑极有可能就是具有地质与科研价值的冰臼。当天,她用随身携带的相机拍下了大量照片,回家后,立即找出书籍与自己拍摄的照片一一比照,经过比照分析,她更加坚信自己发现的就是第四纪冰川时期的遗迹——冰臼。

  张丽芬说,按照科学观点,地质史上曾经有过三次大规模的冰川运动:5.7—6.8亿年前的寒武纪是第一次冰川运动时期;2.3—3.2亿年前石炭二叠纪是第二次冰川运动时期;250万年前到现在的第四纪是第三次冰川运动时期。而冰臼是大规模古冰川作用的直接产物,古冰川的融水沿着冰川裂缝自上而下冲蚀基岩产生的,由于它的形状很像我国古代舂米用的石臼而得名。作为冰川遗迹,冰臼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是与冰斗、角峰、冰窖冰川遗迹并生的。她认为,挂云山上的这些冰臼应当形成于二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时期。

  ■调查:挂云山四周岩坑众多

  从挂云山回来后,张丽芬与韩同林教授取得了联系。在电话里听了张丽芬的描述,看过照片之后,治学严谨的韩教授没有过早下结论,他决定抽时间来石实地考察。12月6日早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韩同林教授与林景星教授、陈尚平先生一同来到石家庄,在张丽芬女士和爱人的带领下前往挂云山。记者应邀得以同行。

  挂云山位于井陉县与鹿泉市交界处,抗日战争时期,曾以六壮士跳崖殉国闻名全国。6日上午,记者来到井陉,在挂云山下遇到了三峪村村委会主任康巧林与几位村民。据康巧林介绍,挂云山东侧山脊处的岩坑早就存在,大家称其“玉女池”。挂云山顶供奉着玉皇大帝,相传“玉女池”就是七仙女平时洗澡的地方。多少年来,“玉女池”从不干枯,即使在干旱季节,池水也没有变化。盛夏季节,上山放牛的村民经常在池里洗澡避暑。康巧林与村民们告诉记者一行,不仅挂云山东侧山脊处有岩坑,周边其他山上也有类似石坑,只是数量没有挂云山多。

  ■专家:岩坑确属冰臼

  记者与韩教授一行沿着山道拾阶而上,爬行约一小时后,转而沿着山腰一条小道蜿蜒西行。经过艰难跋涉,在挂云山东侧山脊处,找到了张丽芬所说的岩坑,所有人的目光立刻被这些岩坑所吸引。记者看到,岩坑大小形状都不相同,有圆形、椭圆形、坑口面积也从十几平方米到数十平方米不等。部分岩坑里落满泥土,大部分岩坑有积水,天气寒冷,水面上冻着一层薄冰,看不到岩坑的深浅。粗略一数,岩坑有20多个。其中几个岩坑里长满了一米多高的苇草,微风一吹,苇草随风摇曳,拂打着光滑的池壁。

  “是冰臼。”三位专家在仔细观察分析后初步认为,挂云山东侧山脊上的这些岩坑应该可以认定就是冰臼。据韩同林教授介绍,冰臼在中国大地上被大量发现是从1997年开始的,南方和北方都有分布,南方主要分布在河谷,北方主要分布在山顶和山脊上。除了他在丰宁县喇嘛山山顶发现冰臼群之外,在北京以南的河北省境内还是第一次发现冰臼。从挂云山上的这些冰臼分析,大约200多万年前,挂云山周边是一望无际的冰盖。厚重的冰盖在山脊处产生裂缝,天暖之后,融化的雪水裹挟着冰块、碎石从裂缝处飞泻而下,冲击在基岩上,形成了冰臼。

  ■意义:河北省内首次发现石灰岩冰臼

  由于水流从高处落下,根据力学原理,冰臼的形状应该是口小肚大,挂云山冰臼却是口大底小,似乎有悖常理。专家们在仔细察看基岩之后认为,现今发现的冰臼一般都在花岗岩、火山岩之类质地的岩石之上,由于这些岩石质地坚硬,不易被风化,因此才能保留至今。挂云山附近却主要以奥陶纪结晶石灰岩为主,正因为石灰岩易于风化,可以猜测,该处冰臼口因为被蚀化,才由口小肚大变成了现在的口大底小。

  专家们告诉记者,在石灰岩上发现冰臼,在河北省内尚属首次,挂云山冰臼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应该加以保护。“那些石柱像不像石林?”看完冰臼,陈尚平先生抬头看到了挂云山南侧山峰上的石柱,专家们告诉记者,这些石柱也是冰川遗迹。

  由于时间原因,大家没能去周边山上去看看村民们所说的其他山上的岩坑。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