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政坛地震后日本外交调整欲走行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06:01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谢宏宇):2009年,一场突然降临的日本众议院选举犹如一场地震,颠覆了日本长期以来一党独大的政治格局:独揽政权半个世纪之久的自民党黯然下野,而蓄势已久的民主党登上了政治舞台。

  这场政坛地震直接缘起于2009年夏季,由于时任日本首相、自民党总裁麻生太郎的民众支持率持续低迷,党内外要求下台的呼声不断高涨。日本众议院议长河野洋平7月被迫宣布解散众议院,提前举行大选。“根据刚刚接到的内阁总理大臣召集令,我宣布,根据日本宪法第7条解散众议院。”

  匆忙而至的众议院选举进行得沸沸扬扬、如火如荼,大选结果也让多年执政的自民党始料不及。在选举中,不少曾担任过首相、内阁成员或现任内阁成员的自民党候选人纷纷落马,而常年在政权外徘徊的民主党却获得众议院全部480个议席中的308席,赢得了选举的胜利。 横路孝弘宣布,鸠山由纪夫当选日本新一届内阁总理大臣。

  9月16日,随着众议院新议长横路孝弘的话音落下,民主党党首鸠山由纪夫在国会首相选举中毫无悬念地当选日本新首相,彻底宣告了自民党时代的结束。面对新的开始,鸠山坦言深感责任重大。“我为这一具有历史性转折的一刻而感到兴奋,同时,我也深知自己肩负创造历史的重任。”

  『失去政权也许让执政50多年的自民党感到惆怅,但日本民众对此却毫不意外。多年来,自民党自诩政坛元老,经济上应对乏力,一蹶难振,政治上权钱交易、丑闻迭出,在选民心中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地位。《朝日新闻》在大选后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日本民众希望政权实现更迭。

  选民表示,“首先,让我们做出改变。我们需要任何形式的改变,来打破日本现状。就像美国一样,我们需要改变。” “不知道民主党当权后能否做得更好,但我还是很想换换执政的政党。”“我觉得到了给这个国家换换空气的时候了。

  要改变,是日本民众在选举中的普遍呼声。可如何改变,是摆在缺乏执政经验的民主党面前的一大挑战。

  鸠山在当选后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承诺将致力于实现摆脱对官僚依赖的政治,建立政治家主导的政治。在立志变革的同时,他还非常注重政权的稳定,为此,鸠山选择了和社民党、国民新党两党联合执政,内阁全部任用资深政治人士,新政府还计划实施发放“育儿补贴”、废除汽油暂定税率等可以增加国民家庭收入的民生政策。

  然而,新政推行并非一帆风顺。很快,鸠山即卷入政治献金的政治丑闻。而在预算编制问题上,振兴经济和财政重建这两个相互冲突的两难选择也向鸠山政权发出着严峻挑战。同时,以安全和外交事务方面的政见著称的鸠山,其领导的外交政策走向也备受海内外关注。

  鸠山上台前曾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说,日本是个亚洲国家,民主党将“为与以中韩为首的亚洲国家建立信赖关系而竭尽全力”。鸠山还曾表示,民主党上台后日中关系将会进一步深化。

  从鸠山上台后的外交活动安排中也不难看出,亚洲、尤其是中国在“鸠山外交”中所占的比重正较自民党执政时代有所提升。三个月内,鸠山积极参加APEC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和东盟系列峰会,并于9月赴美国参加联合国大会和G20峰会期间、10月访问中国期间以及11月出席APEC会议期间,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三次会晤,就两国关系发展及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中日关系,用鸠山的话来说,那就是:“刚上台5天,还冒着热气,日本各界期盼发展中日关系。”

  与此同时,一向是铁杆盟友的日美之间倒显得不那么热络。『11月1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对日本进行首次访问。媒体发现,奥巴马抵日的时间比原计划推迟了一天,在日本停留一天后又匆匆离去。奥巴马行色匆匆的日本之行说明什么呢?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高洪认为,这说明(在奥巴马访问)事前的协调,这种酝酿进行得并不顺畅,在外交折冲、协调时间并不充裕的情况下,仍然要安排一场美国总统对日本的访问,说明两国关系确实到了要紧急协调的这样一种状态。

  日美关系如何调整是鸠山政权的困扰之一。自民党执政时代,日本对美国“言听计从”的外交方针早已引起日本国民的普遍不满乃至厌烦。竞选期间,民主党曾提出要与美国建立“对等”的关系,还承诺将闹得沸沸扬扬的“驻日美军普天间机场迁往国外、至少是冲绳以外”。上台后,鸠山政府即宣布将从印度洋上撤回为美国等国舰艇供给燃油的自卫队舰艇,还把对包括核密约在内的日美各项密约调查作为重要的外交课题之一。『对美国,鸠山在就任后的首次新闻发布会上曾说,日本迄今对美国而言,相对被动,我希望建立一种能够让日本更主动,坦诚的对美国表达观点的关系。”

  一切似乎表明,传统上牢不可摧的日美同盟正经受考验。各国媒体们也在纷纷揣度着日本外交“东倾”的可能性。

  自民党执政时期,在中日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从安倍一日“破冰”,到温家宝三日“融冰”,到福田康夫四日“迎春”,到胡锦涛五日“暖春”,中日关系经历了一个从冬天到春天的过程,为两国今后的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氛围。而民主党又一贯重视对亚洲外交,2007年参议院选举时即打出“强化与亚洲国家合作”的旗号。2009年在施政纲领中又明确提出以建立‘东亚共同体’为目标。

  对民主党上台后日本与亚洲,尤其是与中国的关系前景,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高洪的解读是,民主党人在历史认识问题上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不象过去自民党政府过于偏向美国的这样一种外交理念,这就给东亚地区尤其是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地缘政治稳定提供了一些新的可能条件。从整个大环境讲,现在中日两国政府都认清了相互的经济上的依存性和相互互补的空间,两国在进一步取得政治互信的前提下,发展经济、贸易、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合作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高洪同时指出,由于中日间在历史、领土划分等诸多问题上存在着短期内难以弥合的分歧,民主党上台之初外交表现上所谓的“疏美亲亚”,只不过是在努力争取兑现自己的竞选承诺,让国民觉得新党执政确实有新气象,确实在争取对美关系问题上的话语权。两个多月过去了,尽管面临强大的内部压力,但鸠山政权至今没有兑现“普天间机场搬迁”等承诺。这似乎也说明,鸠山政权决不会把和美国的关系搞得太僵,因为这并不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

  这个‘疏美亲亚’,它只是动向意义上的,而不是距离意义上的,它不会把中日关系调整到比日美关系更密切的距离,美国和日本毕竟有军事同盟关系,这个是中日关系比不了的。 媒体也注意到,尽管鸠山不断强调民主党政权将重点发展与亚洲的关系,但鸠山在通过电话或会谈等时机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交谈时,却多次重申日美同盟是日本外交的“基轴”。他还强调,他所提出的面向亚洲国家的“东亚共同体”构想,也正是因为有日美同盟这一基轴。正像鸠山在当选首相后首次新闻发布会上说的那样,日本希望首先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日美关系还是日本对外关系中的重中之重。

  有国际观察家指出,这一“疏”一“亲”,正显示了民主党在对外政策调整过程中“左一步、右一脚”地摸索和尝试过程,目的是寻找处理对美关系和对亚洲关系的一个新的平衡点。也有观察家指出,在政治安全上把中国作为主要对手和防范对象,同时在经济增长和发展战略上用足“中国商机”,自民党政权在小泉时期确立的基本对华政策思路将继续在鸠山时代延续,不同的是,为了尝试对美自主外交、构建“对等的同盟关系”,民主党政权会更加重视亚洲、重视中国。但如何找到这两个平衡?怎样做才能既照顾到国内对美自主外交的呼声,又不至拆分日美同盟?这仍将是鸠山政权继续摸索和解答的新课题。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