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历时1月 IT工程师追踪“变色河”

  昨晨,高国志开着刚提货的新车,从双流白家镇的家出发,到位于高新南区的IBM公司上班,他手头上正在做的项目是个美国客户,他的工作是程序测试。午休时,他点开QQ空间,一篇自己之前贴上的博文,引来了热烈的回应,上百人浏览,几十人转载,这是他始料未及的。这篇名为《一条河流水质的调查》的博文是高国志利用周末业余时间对自家门前的一条小河沟几十公里的距离进行的调查,128张图片,充分的文字说明,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缘起 游泳河成了“变色河”

  80后的高国志小时候经常游泳的一条小河沟,就在他双流白家镇的家门前,如今没有人敢跳下去游泳,河水经常不断变换颜色,变色的河水被他的父亲和周围的村民用来灌溉庄稼。

  小高58岁的父亲说,1977年以前,大家都直接从河里打水喝,那年的下半年,河水有了颜色,大家都不敢喝了。

  环境、环保、污染这些词按理说同作为IT工程师的小高搭不上边,发了小河调查的帖子,小高被同学朋友视为环保人士,他说:“我也不是啥子环保主义者,我就觉得河水脏了,我想找到它的污染源。”

  过程 调查中的三次纠结

  第二次纠结:

  取证还是继续追溯?

  当天下午,小高雄心勃勃地骑上电瓶车,想要到更远的地方,他想,这样说不定还能发现小河的源头。“地图上显示,这条河通过三环路之后,就没有很具体的河道信息,我想源头应该在三环路附近。”但很快,他又被一个难题纠结住了。

  从三河村出来,到达机场路,小高发现河水变成了两种颜色,一种是同自家门口差不多的铅灰色,另一种是黑色,而且漂着白沫。他匆匆拍了照,继续向上游走。“排污现象万一下次碰不到怎么办?”走出不远的小高决定放弃追溯源头的打算,先调查污染源。

  这段被污染的河水沿机场路穿过武侯大道,从一条支流中排出。支流过了武侯大道就消失了,变成地下河,地下河上是两家汽车企业。这也是整个调查过程中,他看到的最厉害的污染。

  第三次纠结:

  源头是商业小区?

  一个月后的一个周末,小高带上了装有石头的矿泉水瓶子,瓶口上系了长长的绳子,开始了他的最后一次调查。这次他用瓶子沿途取了水样,“取河道的水,我只想客观地反映水质情况。”

  小高跟着河,沿着机场路,到了武侯中学附近,再到太平寺机场附近,顺着八益家具城,穿过三环路,一直到了武侯立交桥旁的一个商业小区。一股细细的水流从这个商业小区的沟渠中流出。

  “呵呵,起源于一个楼盘,有没有搞错,我自己也不是很相信”,看到这个结果,小高在博文中写下上面这句话。

  沿途,小高还拍到很多污染情况,包括木材、石材加工厂堆放在河边的白色、红色粉尘等。

  回帖

  网友称赞他的行为

  记者在小高的博客上看到《一条河流水质的调查》的博文,里面有128张图片,配有详细的文字说明,有上百人浏览,更有几十名热心人帮忙转载,很多网友都热情地顶了这个帖子。回帖多半是对小高这种行为的表扬,还有对周围生态环境恶化感同身受的共鸣。名叫柴羽的网友回帖,“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有人站出来,呼吁一下,希望上面的人能够了解,(这种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啊。”大家除了钦佩小高,更多是呼吁相关部门该重视一下正在恶化的生态环境。面对大家的评价,小高对记者说,自己就是觉得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就像《士兵突击》里面那句著名的话,活着就是做有意义的事。”

  记者手记

  记者跑到了小高说的“源头”,通过询问该小区物管和察看地形,发现河流的源头并不是商业小区,而是一条排洪渠。在该商业小区的武侯民居旁,排洪渠显露出了一个小缺口,再向上变成了地下暗渠,向下穿过该小区,流向下游。小高调查的源头是否正确,这已经不重要,而这条排洪渠的“健康”才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记者 田芳 摄影 谢辉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