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地名越土越有历史文化气息?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06:23  深圳晚报

  

地名越土越有历史文化气息?
不少市民认为,在地名标识牌上应直接用拼音标注,便于外国人用来找路。

  地名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地理信息;道路命名水平也直接关系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小小的地名与千万市民密切相关,因此它的命名、更改更需要市民的参与。

  《深圳市现状道路桥梁名称梳理规划》和《大运新城及周边区域道路桥梁名称规划》两部规划草案自11月中旬公示以来,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参与,大家纷纷通过网络、信函、来电、调查问卷等方式提出大量意见和建议;而涉及路名、地名的诸多问题也引发了很多争议。11月25日和12月3日,市规划国土委地名管理部门分别就两“路名规划”举行了在线咨询和公众论坛,倾听市民意见。

  新闻背景

  全市113条道路更改路名

  《深圳市现状道路桥梁名称梳理规划》中的地名梳理对象包括道路(现状已建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桥梁(次干路及以上等级道路所涉及的现状已建立交桥、天桥、隧道、通道及其他形式的桥梁)。整部规划中共计梳理次干路及以上级别道路621条,其中保留名称468条,更改名称113条,保留批准名称更改现状名称7条,更改批准名称保留现状名称11条,新命名22条。该规划主要解决了目前深圳道路存在的重名、无名、同音、近音等问题。

  2011年大运会举办在即,大运新城建设如火如荼,新城周边的道路命名也提上了日程。《大运新城及周边区域路桥名称规划》对大运新城地区、龙城公园和回龙埔片区、龙岗中心地区、爱联地区、吉祥路地区共计五个区块的路名和桥梁隧道名称都进行了梳理,涉及道路230条,其中,保留名称33条,保留批准名称更改现状名称9条,更改名称15条,新命名173条。梳理的桥梁隧道共计34座,其中保留名称9座,更改名称2座,新命名23座。在这部规划中,一条北起龙士路,南至黄阁路,现在的名称为“三十二号路”的次干路由于邻近大运中心主场馆,被命名为“大运路”。

  市民意见

  1

  系列命名容易使人混淆

  在深圳,有很多以某个字开头的系列命名,如中心区福字打头的路,梅林片区梅字打头的路等,这种系列命名虽然片区指位性较强,但具体到每条路却容易使人混淆。市社科院副院长黄发玉提出,他在市府二办工作,十几年来对附近的振兴路、振华路也没搞清楚。由此,对于《大运新城及周边区域道路桥梁名称规划》中对大运新城及周边区域存在的“和”字、“秀”字等诸多的系列路名,他提出了反对意见。

  深圳知名文化学者胡野秋也认为,之所以类似的系列路名容易让人混淆,主要原因是该路名本身缺乏含义,因此,他建议深圳在起路名时,不要生造词组。

  2

  企业名不宜纳入地名系统

  很多市民提出,路名的使用具有长期性,因此不宜以生命周期较短的企业名字命名。胡野秋便举例,在南山有座人行天桥便以旁边的岁宝百货命名,叫做“岁宝天桥”;罗湖区教育研究中心历史研究员胡江平则举例,罗湖有条道路以旁边的学校命名,叫做英才路。“地名的命名一定要考虑到它的持久性,从现在的社会发展来看,中国还没有出现过百年企业,企业生命周期一般都比较短暂,因此不宜作为地名。”

  虽然此次公示的两部规划一部针对的是次干路以上的道路及桥梁名称梳理,另一部规划针对的是大运新城周边区域的道路桥梁名称,但它更大范围地引爆了市民和专家对深圳现状地名的直接感受和意见,很多专家和市民都把自己平时找路不方便的感受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市史志办主任黄玲便提出,深圳的路名目前缺乏系统性、文化性、包容性。因此,有必要更为系统地梳理,分清层次,使市民一听路名便一目了然。此类意见很多市民也有反映,对此,市规划国土委地名管理部门负责人解释,此次两部规划,侧重的是对重音、近音、无名等现象的解决,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更改路名的社会成本,因此,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坚持了地名稳定性的原则。但该负责人表示,对于各界专家与市民的意见,将在新命名路名时,更广泛地听取各界意见,尤其是文化人的意见。

  3

  命名应兼顾本土性与国际性

  上步庙、下步庙、沙头、沙尾……在深圳的现状地名中,有很多这种土得掉渣,貌似随意的地名,对此,学者与市民形成了争议。有的学者认为,深圳的地名越土越好,越土才能承载更多的历史文化信息;有的市民则认为,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相比,深圳现在的路名、地名无法反映这座城市的气质和性格。“像北京有崇文路、上海有南京路,都带有自己的文化气质。地名就像一个人的名字一样,反映了自己的气质和性格,深圳的老地名一方面要有选择地保留,另一方面,在命名新地名时,一定要发挥人们的创意思维,形成自己的特色和气质。”

  市社科院城市营运中心主任高海燕则呼吁市民,在深圳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地名已经与市民的记忆联系在一起了(例如深南大道),已经成为了这座城市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市民应该积极参与到它的维护、建设中来。

  4

  地名标识宜用拼音标注

  大运会召开已经进入倒计时,届时海外宾客云集,如何方便他们找路,体现深圳地名的国际化,也是市民关注的焦点。

  英语教师吴锋提出,深圳的道路标识不应以英文命名,而应以拼音命名,才能便于外国人找路。“我注意到,大运中心片区中,龙字打头的道路命名不少。如果翻译成英语,反而给人感觉不好。因为在西方,龙这个词是很邪恶。因此,最好直接音译,就用LONG这个音即可。”

  有市民也提出,目前在国内的路名英文翻译上,存在着很多的不规范,例如,有的路牌用的是美式英语,有的路牌用的是英式英语,还有的用的是拼音。因此,很多人一致认为,在地名标识牌上直接用拼音标注,更便于外国人用来找路。

  市规划国土委地名管理部门负责人表示,对于市民与专家的意见,将在整理后有针对性地对两部规划草案进行修改完善,再最终提交市政府批准。

  5

  为何没有“小平路”?

  网友“小平您好”说,为什么深圳没有有关改革开放意味的地名,如“小平路”、“新时代路”等地名?规划专家解释,深圳已经有许多与改革开放相关的地名,集中在蛇口和宝安一带,比如工业路、创业路等。另外,按照地名管理的相关规定,不能以人名,尤其是国家领导人的名字来命名地名。

  网友“深圳是我家”则提出,对修改后的道路,相关证件怎么改?费用如何?规划专家表示,我们在做路桥梳理项目的时候,也与市、区各相关职能部门有过多次协调,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对于修改道路名称后的证件更改,目前已有统筹考虑,将会最大限度地简化相关办理程序。

  相关链接

  六种地名病

  1.重名

  据调查,深圳全市各等级道路涉及重名问题的共有1135条。其中,宝安和龙岗两区与特区内发生重名的道路较多,这主要是由于以前的二元管理体制导致的。重名道路大多集中在支路和小区路,部分道路专名由于使用频率较高,甚至存在多处重名。例如:由于基层多建有同富裕工业区,导致全市有“同富路”12条;有些道路位于中小学旁,便直接取名“教育路”,全市共有9条;此外,在开发建设中,为了表达上下同心的好意头,全市有6条同心路。

  2.同音

  同名路会让人迷路,同音的路也会让你迷糊。例如:罗湖的“和平路”与龙岗的“禾坪路”;罗湖的“布心路”与宝安的“布新路”;龙岗的“宝红路”与宝安的“宝宏路”;龙岗的“高原路”与“高源路”等。

  3.近音

  近音的路名也会产生和重名、同音路名一样模糊不清的指示效果。例如:龙岗区的“鸿进路”与“鸿景路”;宝安区的“康民路”与“康明路”;龙岗的“长金路”、“长景路”与宝安区的“长锦路”等。

  4.一路多名

  由于以前缺乏地名的规范管理和协调,深圳还存在着一路多名,政府批准名称、路牌名称、门牌名称不一致的现象。例如:西丽有一条批准名称为“文光路”的道路,它的路牌名称却是“沙河路”;桂园街道办一条道路的批准名称为“松园东街”,门牌却以“桂园北路”编号;宝安福永街道一条道路路牌名称为“岑下路”,沿路的门牌却标为“岭下路”;清水河街道办一条道路的路牌名称为“樟■路”,但街道办及当地居民均称该路为“鹤围路”。

  5.以数字或符号命名

  在一些新开发的小区里,有的业主在规划之初便直接将一些道路命名为一号路、二号路、三号路,建成后便直接沿用规划上的叫法,这种路名放在全市范围内,指位性不强,前边缺乏指示性较强的专名,也在此次路名规划梳理中得到了规范。例如,零号路、一号路、二号路、三十四路等。

  6.名称易混淆,不具识别性

  同样出于省事等原因,深圳还有一些路名直接便叫做公园路、工业路、商业路,其原因便是因为它或位于公园旁,或位于工业区旁,或位于商业区旁。在这次规划中,这些路名有一部分得以保留,但前面都加了一个专名,以增强公众的识别性。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