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西基层第三批学习实践第一阶段综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06:38  广西新闻网

  广西新闻网记者 韦轶柳

  “忽视科学吃苦头,盲目发展栽跟头”,“发展不环保,鱼虾绝,鸟兽散,鼓了钱包遭了难”,“讲科学,论发展,根治污染手不软”,“观念新,铜变金,观念旧,钱生锈”……这些在我区城乡广泛流传的山歌和顺口溜,表达的是广大基层党员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全区1.4万多个农村、城市基层单位参加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以来,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和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更加注重取得实效、更加注重简便易行、更加注重分类指导、更加注重强化基层、更加注重统筹兼顾”的具体要求,紧密联系当前形势和各自实际,认真组织学习讨论,深入开展调研走访,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科学发展理念在基层逐步深入人心。

  创新活动载体,学习培训灵活有效

  针对农村、城市基层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单位类型多、党组织状况差别大,党员数量多、文化程度偏低、从业状况复杂,农村党员、老党员、流动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多等特点,各地各单位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注重联系基层实际,结合基层党员特点,创新学习载体,搭建学习平台,采取简便易行、通俗易懂、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培训,增强了学习效果。

  各地各单位通过编印典型案例、知识手册、山歌等易学易懂、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读物,把不好懂的“书本理论”和“书本知识”,变成了通俗易懂的“方言俗语”。桂林市灵川县精心编印了《科学发展观100问》小读本;灌阳县西山瑶族乡将身边科学发展先进典型编成《西山故事》“口袋书”;临桂县黄沙瑶族乡,编写“瑶家话”《解读科学发展观简明读本》;资源县两水苗族乡和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以瑶(苗)家山歌会、彩调、三句半等形式寓教于乐。

  各地各单位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培训、专题辅导、集体研讨、典型宣讲、参观学习、山歌对唱、演讲比赛,以及送学、寄学、结对助学等丰富多彩的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实质。同时,各地还结合农村、城市基层实际,搭建各种学习平台,创新学习载体。如北海市结合基层参学单位的实际,组织开展了“六个一”学习活动,即:党员领导干部上一次党课,基层党组织书记作一次动员讲话,组织一次先进典型经验报告,组织一次“身边案例学”活动,观看一场介绍科学发展经验和做法的教育片,开展一次“议案例、强服务、谋发展”互动式学习教育活动。

  通过灵活多样的学习培训,加深了广大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理解。据统计,在学习培训中,各地各单位组织集中学习培训4.2万次,组织专题辅导2万次,组织宣讲1.5万次,开展专题讨论1.4万次,培训党员155万多人次。

  下一页第 [1] [2]页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