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见证辉煌 展望未来 推进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06:40  青海新闻网

  ——全省党校系统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综述

  青海新闻网讯 前不久,青海省党校系统在省委党校隆重召开了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与会同志对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基本经验、推进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建设和进一步发挥党校的理论创新生力军作用等三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现将取得的共识综述如下:

   一、关于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巨大成就和实践经验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就斐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有的同志提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成就可以概括为创造了“三大奇迹”:一是社会制度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前进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是完成了“民族独立、摆脱贫穷”两大历史任务,实现了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性飞跃,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整体小康;三是突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有的同志提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集中到一点,就是我们党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前者是实践成果,后者是理论成果。大家一致表示,我们要科学地分析困难和挑战,善于抓住机遇,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继续奋斗。

  二、关于青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着眼于发展这一第一要务,着力推进跨越发展。大家认为,我们应该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放到缩小差距、加快发展上,最重要的是要看到自身的优势和潜力,切实抓住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国家重视青海藏族聚居区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机遇,振奋精神,埋头苦干,努力实现跨跃式发展。有的同志对坚持发展壮大特色工业,提出了加快实施资源转换战略、加强自主创新的建议;有的同志对发展特色农牧业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和加快农牧业产业化步伐的建议。大家一致表示,要通过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突出特色、发挥后发优势,推动实现青海文化大繁荣,形象大提升,经济大发展,社会大进步。

  着眼于青海的资源优势,推动实现绿色发展。与会同志一致认为,逐步形成政府主导推动、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社会积极参与的绿色发展格局,是青海科学发展的新路。有的同志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绿色经济的重要形态,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资源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循环利用为主线,以柴达木、西宁技术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为平台,构建具有青海特色的资源精深加工和产业循环发展体系。有的同志提出,应该把开发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打造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加快发展的“绿色引擎”,努力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有的同志提出,要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以体现高原生态为切入点,突出特色、生态、健康、文化四大亮点,把青海打造成我国重要的高原生态旅游胜地。

  着眼于区域经济的协调,推动实现统筹发展。大家都认为,统筹发展就是按照构建“四区两带一线”发展格局的要求,城乡统筹,加快形成结构合理、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和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有的同志提出,实现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重点和难点在基层和农村牧区,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长效机制,加强城市支持农村发展的力度,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有的同志提出,通过形成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有的同志对发展县域经济提出了要注重引进现代生产要素与改造传统农业相结合、充分协调特色经济、企业集群与中小工商业发展的关系、加速县域城镇化的进程的建议。

  着眼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实现和谐发展。大家一致认为,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好利益关系,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如有的同志对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提出了健全与全省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和落实好各项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和质量的建议。有的同志提出要把是否有利于社会稳定作为衡量工作是非得失的重要标准、把协调利益关系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着力点、把加强基层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而最终实现人民群众各方面利益的最大满足。有的同志提出,要通过加大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扶持、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认真查摆和努力解决影响民族团结的突出问题,努力形成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青海经济社会快速进步。

  着眼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造就引领又好又快发展的坚强核心。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青海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如有的同志提出,要灵活设置党组织、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加强城乡党建人才的双向交流,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建设的建议。有的同志提出,提高民族地区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实现民族工作目标与党建总目标、党建工作任务和党的组织体系的统一。有的同志提出,要以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为主要抓手,从思想教育、制度建设、严肃办案、加强监督等方面,着力打造勤政、高效、廉洁、乐民的干部队伍。

   三、关于进一步发挥党校思想库作用

  把握定位,明确方向,增强做好党校科研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把党校明确定位为“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思想库”,是对党校特色和功能的新界定,是对党校职能的新扩张,为党校的发展指明了新路径,也为党校科研工作赋予前所未有的重要职责。与会同志一致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有先进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大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是党校理论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党校理论工作者要牢固树立阵地意识、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敢于探索,勇于开拓,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贡献更多的智慧。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提升党校发挥思想库作用的能力。《中国共产党工作条例》明确提出,党校科研工作要“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服务,为提高党校教学质量服务,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服务”。与会同志一致认为,进一步发挥党校的思想库作用,根本一条是做好这“四个”服务;要围绕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建设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体会议提出的“四个”发展战略深入地研究,多出精品,使党校成为党委和政府信得过、离不开和靠得住的思想库。

  勤练内功,交流整合,切实提高全省党校系统的科研合力。与会同志一致认为,提升全省党校系统的科研合力,要深入贯彻实施精品战略,切实把精品意识贯穿科研工作始终,多出精品,提高全省党校系统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并通过加强交流,整合资源,提高党校系统整体科研能力。有的同志提出,要从加大投入、规范管理、明细赏罚等方面,努力解决党校系统普遍存在的结项成果不能按期完成或结项成果质量不高问题。有的同志提出,要创新交流方式,进一步加强科研管理工作的沟通和交流,深化对党校科研规律的认识、运用,扎实推进科研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作者: 王孔容)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就业 成功 合资 会议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