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5000把椅子正虚位以待,190多个国家谈判代表将“唇枪舌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06:51  新闻晨报

  

15000把椅子正虚位以待,190多个国家谈判代表将“唇枪舌剑”

  晨报特派记者 李艳秋 本版现场图片 □NGO在哥本哈根机场策划的创意广告

  

15000把椅子正虚位以待,190多个国家谈判代表将“唇枪舌剑”

  

15000把椅子正虚位以待,190多个国家谈判代表将“唇枪舌剑”

  

15000把椅子正虚位以待,190多个国家谈判代表将“唇枪舌剑”

  

15000把椅子正虚位以待,190多个国家谈判代表将“唇枪舌剑”

  资料图片

  

15000把椅子正虚位以待,190多个国家谈判代表将“唇枪舌剑”

  源源不断的人流正从丹麦哥本哈根机场涌向不到5分钟车程的贝拉会议中心(Bella center)。

  两个多月前,这个欧洲领先的会展中心之一刚刚见证了2016年奥运会举办城市里约热内卢的揭晓,而今天,整个丹麦、整个欧盟、整个世界都在关注一场为人类命运而举行的气候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COP15)今天开幕。

  12月7日至18日,总统、首相、总理……各国政要将纷纷到场,来自19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科学家、谈判代表将云集此地。昨天,由晨报记者李艳秋、周凯、韩小妮组成的报道小组已经抵达哥本哈根,他们带去了晨报为此次气候大会特别准备的新闻晨报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特刊(英文),并为晨报读者发回气候谈判最前沿的报道。

  □晨报特派记者 李艳秋

  (12月6日发自哥本哈根)

  主办方:

  没有为失败准备B计划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60家电视台的大型转播车租借了场地,5000多名记者向大会申请注册并前来采访。”主办方向晨报记者透露,由于高级别会议将在下周进行,因此随着大会议程的推进,预计将有更多的记者和大会代表抵达哥本哈根。

  为此,贝拉会议中心特地租借了15000把椅子和3700多张桌子,铺设了长达1000公里的电线供电视设备及电脑使用,甚至电源插座都增设了9300个,并由75名IT工程师专职保障大会期间网络和通信的通畅。

  作为主办国的丹麦,已经为这场会议整整筹备了两年,一切细节都被打点妥当,以保证大会不会因为技术上的问题产生任何闪失。

  现在,就看谈判代表的作为了。正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德博埃尔在气候大会开幕式前的新闻通气会上所形容的:这场会议将是人类应对气候灾难战役中的一个拐点,“我们只准备了A计划,在哥本哈根没有为失败而准备的B计划”。

  在短短12天的大会中,A计划能否取得成功?晨报将为你见证。特别礼物:

  来自上海的“绿色特刊”

  除了报道气候大会,晨报特派报道小组此次还肩负另一个非正式“任务”:让与会代表、各国记者了解上海人的低碳生活。为此,晨报特别制作了新闻晨报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特刊(英文),并将由报道小组带到大会会场。

  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中国一直遭到来自国外的减排压力。但很多人其实并不了解一个发展中国家普通人的生活方式,更不知道在上海这样一个千万人口级别的大都市,人们日常上班、出行所制造的碳排放远比欧美发达国家要低得多。并且,低碳概念已经渐渐风行,上海已有越来越多的人遵循乐活生活。

  而晨报两届东滩论坛主题从生态文明到哥本哈根大会展望的演变,以及德国罗马俱乐部、美国飓风中心到日本地球模拟器、巴厘岛气候变化大会……晨报记者的采访轨迹图,相信会令他们对这份来自上海的报纸留下绿色印象。[数字看会场]

  ●大会期间已注册2500多场会议,为此新建了100间会议室●在原有的263座厕所基础上,又新建了93个●有23台安检仪器,可以在1小时内检查6000人的随身行李●衣物寄存处可以容纳8000件大衣或外套●将有6000名警官专职负责COP15会议的安保工作●预计大约将有15吨有机土豆和5万个三明治被与会人员消费

  ■晨报礼物■

  新闻晨报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特刊(英文)

  在特刊的封面上,一份卡通手绘版的上海轨交图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在上海这样一个特大型城市,轨交是人们最喜爱的交通工具。最重要的是,与欧美国家的私家车出行相比,轨交这样的公共交通是碳排放最少的出行方式。

  早上,珍珍出门前先做了一番垃圾分类,因为小区里用的是四色垃圾桶,可回收、不可回收等垃圾都必须分开丢弃。她打车时发现出租车价涨了,司机告诉她,这是因为上海开始用符合欧IV标准的清洁汽油,取消原先的低标号汽油,为此油价和车费都不得不上调,这是大家为了城市的空气更清洁而付出的代价。在公司,用过的纸反面继续打印,办公室夏天空调最低也只开到26℃。下班后,珍珍自带环保袋去超市购物,这是“限塑令”执行以来养成的好习惯……特刊上,《博客里的绿色生活》这篇以上海女白领珍珍为第一人称的特写,用生动的生活场景说明了上海的环保细节。

  普通人的故事和笑脸最能引起共鸣。 70岁的乔大妈用利乐包装做成购物袋,三年级的小朋友在自家的厨房里放了4个垃圾桶做垃圾分类,30多岁的中产夫妇出门旅游只用自带水杯、拒绝瓶装水……五位普通上海人的图片故事将会吸引异国读者的视线。

  在哥本哈根大会现场,晨报记者将利用这份英文特刊与参会代表、各国记者展开互动。特刊上还附带一份7个问题的小问卷,包括邀请阅读者在读这份特刊之前和之后对上海的环保印象分别打一次分,对上海白领的环保生活作出评价,以及请阅读者分享自身所在城市的环保细节,并向晨报读者提供建议等。

  [记者手记]

  奥巴马“道歉”?

  □晨报记者 李艳秋

  尽管是当地时间深夜11点抵达哥本哈根机场,仍然可以感受到这里浓厚的COP15氛围——从会说中文的大会志愿者、哥本哈根商学院学生马茨,到随处可见的丹麦气候大会蓝色地球标志。最惊讶的是,在机场“看”到了美国总统奥巴马。

  确切地说,这是一幅有关奥巴马的广告。他一脸倦容,头发、眉毛花白,面部的抬头纹和法令纹都很深,配的广告词是: “I’m sorry……”

  “对不起,我们本可以阻止这场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可我们没有。 ”在哥本哈根国际机场,这是一组最吸引眼球的广告牌。

  NGO虚拟了10位发达国家领导人在2020年的容貌,并以他们的口吻向大家致歉。德国总理默克尔那涂了紫色眼影的眼睛下面仍然垂着厚重眼袋,只是头发变成了银白色;巴西总统卢拉、英国首相布朗……一个个都是10年后的苍老面容,在他们边上,印着相同的广告词:“我很抱歉……”

  据策划此系列广告的NGO表示,如果发达国家的领导人不在这次峰会上达成协议,饥荒和大规模迁徙等问题就将会成为他们执政期间的遗留问题。到那时,“对不起”可能是最难说出口的话。

  广告创意不错,但问题是,2020年,如果气候变化真的越过“拐点”、不可逆转,这样的道歉还有用吗?

  [气候人物]

  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于庆泰

  谈判形势不容乐观,发达国家立场极端

  □晨报特派记者 韩小妮

  (12月6日发自哥本哈根)

  “因为丹麦方面有个小范围的预备会,所以我们很早就来了,到这里已经有一个星期。”昨天,在贝拉中心“77国与中国”的闭门会议室外,中国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于庆泰告诉晨报记者。

  尽管临近大会前出现了很多积极的有利消息,但于庆泰表示:“目前谈判的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发达国家现在的立场很极端,坚持对发展中国家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要把发达国家应该做的事,转嫁到发展中国家。目前这种基本立场没有变。”

  在以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各国的环境部长、谈判代表团团长往往要到第二周高级别会议开始后才抵达会场。而中国这次对于谈判非常重视,据于庆泰透露,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早在一星期前就抵达了丹麦。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