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明年经济工作 大方向:调结构防通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07:20  大河网-大河报

  北京消息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日在北京开幕。这次会议将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总结2009年经济工作,对2010年经济发展作出部署。

  关注一:消费

  扩大内需引领新一轮经济增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往往成为判断第二年市场的一个重要风向标。而在11月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则被视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会”。

  本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会议突出强调:“要促进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发出明确的信息至少有三层涵义:一是前所未有地将促进消费需求置于“调结构”的突出位置,二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更加明确和具体,三是扩大消费的政策操作思路开始转向治本层面。

  目前可以说中国经济已开始触底回升。而扩大内需,将成为引领经济新一轮增长的主体。

  关注二:通胀

  要防范通胀预期但不要太高估

  可以说,明年中央经济工作的基调是清晰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重点是保持经济增长,难点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基础上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

  价格研究专家徐连仲在《望》上撰文指出,目前经济刚处于复苏阶段,粮

  食供应充足,不会因暂时的政

  策性流动性过剩而出现通货膨

  胀。

  对于通胀预期,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则表示,明年的发展态势可用“高增长、低通胀”来形容。所以,明年要防范通胀预期,但也不要太高估明年的物价上涨,只是要控制好未来通胀预期。

  最大悬念:

  地产刺激政策“去留之谜”

  现行房地产优惠是续是停,将取决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众所周知,房地产业是我国经济增长中投资和消费两驾“马车”的重要支撑点。按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的说法就是:“房地产行业非常重要,它拉动50多个行业,上游拉动钢铁、建材,下游拉动家用电器,甚至可以一直拉到窗帘和纺织品。”

  分析人士对此称,真正决定消费者购房行为的还是合理的房价,如今畸高的房价阻挡了人们的购买行为,“只有促进购房者对房地产的真正消费,而不是投资和投机行为,才能真正从消费层面拉动国家经济增长”。

  会议将支持低碳经济 中国经济能否在明年走上一条低碳的转型之路,将在某种程度上左右全球经济的走向。专家预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行业的支持将转向消费以及新兴的低碳经济。

  区域经济将成重头戏 今年以来,除了刚获批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之外,国务院先后还批复了《横琴总体发展规划》等7个规划,几乎是过去4年的总和。专家普遍认为,区域经济已经是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导向。

  金融调控将更为复杂 明年金融调控局面将更为复杂:一是复苏的可持续性问题仍未解决,二是物价上涨压力加大,三是信贷存在结构性问题,四是国际金融存在较大变数。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对金融调控构成新的挑战。Y综合新华社等报道

  新华述评

  中流击水趁势而上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年有余,中国经济以一条鲜明的“V”形反弹曲线,在全球经济中率先画出一道“上行线”。“行百里者半九十。”往后的道路仍存在不少困难和复杂因素,对此我们应当保持清醒头脑,及早谋划、周密安排未来的发展。

  历史经验表明,每次重大经济危机都伴生重大科技突破和产业调整,强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美国提出将研发投入提高到GDP的3%这一历史最高水平;欧盟宣布到2013年以前,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随着“后危机时代”的来临,全球将进入一个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期。

  现在,当中国经济大幅下滑趋势得到抑制并转入企稳回升通道后,靠强有力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所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将逐渐显露出来,结构调整任务由此更加凸显。只有调整经济结构,转换发展方式,加快体制创新,有效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才能夯实经济发展的基础,立于不败之地。

  促进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今后必须着力推进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的扩大内需战略,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完善促进消费政策,使被抑制的消费需求释放出来,同时鼓励民间投资,从而有效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谋划中国经济的持久发展,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令人欣喜的是,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已极具前瞻性地对发展新兴产业进行了战略性和全局性部署,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努力抢占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来源: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