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任志强“大嘴”吐出的现实和理想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07:20  大河网-大河报

  □张贵峰

  12月5日,地产大鳄北京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再次抛出争议性观点:“只有高收入者才有资格购买商品房,而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问题应靠经济适用房或者廉租房来解决。”(12月6日新华网)

  类似于这样的富于“争议性”的话,素有“大嘴”之称的任志强已不是第一次说了,3年前他就讲过类同的观点——“我没有责任替穷人盖房子,房地产开发商只替富人建房。”而无论这些话多么刺耳、难听,我们不得不承认,就现实而言,这些话确乎是实话——

  在眼下的中国城市特别是那些大城市,高价且不断攀升的商品房,非但低收入者望尘莫及,即便是相对体面的中等收入者实际上同样也消受不起,或者只能望房兴叹,或者必须东挪西凑、以当房奴为代价。以北京为例,统计显示,今年1至3季度,北京四环路以内商品住宅期房均价为19109元/平方米,这意味着,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差不多也要200万。而去年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不过44715元,三口之家两人拿工资,一年总计不过9万元,200万约需22年不吃不喝才能攒够。这样的收入与住房价格比,显然远远超过一般城市家庭可承受的范围,也大大超出了国际公认的3~6倍的合理水平和界限。

  问题是,“高收入者才有资格买房”固然是现实,但理想的住房供给,不应该也不可能全然托付给市场、完全以“商品房”的形式来实现,而应有更多内蕴公共保障和福利性质的渠道和方式。就此而言,任志强“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问题应靠经济适用房或者廉租房来解决”的观点,大体上也是不错的,符合现代社会实现住房理想的一般规律。

  不过遗憾的是,这样的理想,在现实中还远没有充分落实和兑现。如经适房,一方面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比,其供给的总量仍显不足、相对有限;另一方面,其本身常常又显得不够“名副其实”,或者不够“经济”——价格偏高、面积偏大,或者不够“适用”——位置偏僻、配套设施缺乏。至于廉租房,类似的问题则更突出——“廉租”的低廉、适用性严重不足,供给数量更是十分有限、极为稀缺。全国人大常委会不久前的一份权威报告显示,今年“在中央预算安排的重大公共投资项目中,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缓慢,截至8月底仅完成394.9亿元,完成率仅为23.6%”。

  这无疑是一个恶性循环:由于公共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或难以名副其实,包括中低收入者在内的公众不得不无奈被动地都拥向商品房,于是,在需求旺盛以及投机的双重裹挟下,房价不断上涨;而在房价的强势上涨下,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也愈来愈缺乏动力和兴趣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给,或参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了。

  反过来讲,如果理想真能兑现——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十分充足,且足够“经济适用”和“低廉”,那么今天我们城市的房价也不至于如此之高,以至于“只有高收入者才有资格买商品房”。

  来源: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