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无双品”景日纁系列之一 “国无双品”今人不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07:20  大河网-大河报

  

“国无双品”景日纁系列之一 “国无双品”今人不识?
□首席记者于茂世通讯员仝丽文图

  景日纁(1661~1733),字冬,号嵩崖,生于登封市大冶镇西街。康熙进士,官资政大夫,礼部右侍郎加尚书衔,著《说嵩》、《嵩崖尊生》、《菘台书》、《嵩岳庙史》等。

  在登封,景日纁堪称名震嵩山;在河南,景日纁可称中州名儒;在全国,景日纁一如“纁”、“”两字,可谓识者不多。

  纁(zhěn),《说文》释为“目有所恨而止也”,即看到愤恨之事而能自我克制;(yáng),《说文》释为“日出也”,即太阳在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日纁”,自是日日能“纁”;“冬”,自是冬日日出。

  景日纁生于登封小县之僻乡,他的名与字,尽管当下人看起来似乎有点儿生僻,但这也只不过是300年前的一个乡村知识分子给自家的娃儿起的一个记号。《春秋左氏传》上有“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纁者鲜矣”;《尚书·尧典》上有“曰谷(日出的地方)”——那个时代,《春秋左氏传》、《尚书·尧典》是读书人绕不开的经典,“纁”与“”,自然也不是什么生僻字。

  景日纁是个陌生的名字——就当下而言,就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景日纁是个熟悉的名字,就康乾盛世而言,就康熙、雍正、乾隆皇帝而言。

  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诰封冬父省庵公如子官,母张氏已逝,赠(太)孺人”——《景封公(景日纁之父景星)七秩寿文幢》原立登封城东街景日纁宅门之侧,现存嵩阳书院——这一“诰封”,可谓中规中矩;但是,到了1744年(乾隆九年),在景日纁去世10余年后,其孙景世簪以“荫监生(也称官生,是三品以上京官子弟或皇帝恩准入监的国子监学生)”被乾隆荫封为正二品,授官都察院经历(职掌文书),无论如何都是荫封过厚的。

  这还不算——1750年(乾隆十五年)秋,乾隆祭祀嵩山,为去世的景日纁御笔亲题“国无双品”、“正人君子”——“国无双品”当是盛赞景日纁的德学;“正人君子”当是盛赞景日纁的人格。

  “国无双品”、“正人君子”——乾隆这般对景日纁“盖棺定论”,景日纁可谓“登峰造极”。

  另外,乾隆还为大冶景氏祠堂御笔亲题“景氏祠”。

  “景日纁是乾隆的恩师,拜谒登封城东街的恩师故宅,乾隆题写了‘正人君子’匾额;拜谒大冶街上的景氏祠堂,乾隆题写了‘国无双品’与‘景氏祠’匾额。”大冶景氏后裔景德彦老先生说,“‘国无双品’、‘正人君子’的匾额小时候我都见过,后来毁于‘文化大革命’;‘景氏祠’匾额现存大冶镇西村一户孙姓人家,早已不在景家。”

  御笔亲题“国无双品”等,只因景日纁是乾隆的恩师吗?

  是,也不是……

  “长衡泰华恒”维中岳嵩山

  康熙微服私访、乾隆六巡江南的事儿,炒来炒去,时下依然被戏说得热闹得厉害。

  但是,清朝皇帝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巡幸天下暨大规模巡游汉族聚居区之华夏腹地,却是乾隆十五年拜谒中岳嵩山。

  1750年(乾隆十五年)秋八月末,乾隆帝奉皇太后、率皇后一行,先到河北遵化祭谒孝陵(顺治帝陵)、景陵(康熙帝陵),九月初西行至易县祭谒泰陵(雍正帝陵),继而车驾南巡,拟巡幸嵩洛,祭祀中岳嵩山。

  车驾经正定府、彰德府(安阳),过百泉(辉县北)、洛阳,九月三十日下午抵达嵩山少林寺。乾隆祭嵩山、赐扈从与河南巡抚等,下谕将河南1749年(乾隆十四年)前积欠钱粮三十五万两捐免,并经中牟县至开封府回銮,十一月初抵达北京。

  乾隆在细雨中参观少林寺诸殿,观摩唐宋碑刻,上初祖庵、达摩洞,是晚驻跸少林寺方丈室。

  在少林寺,乾隆写诗3首、联语4副、匾额5块——

  《少林寺》诗云:

  少林千载寺,少室一房山。

  禅悦偶重扣,秋岩此乍攀。

  树丛纷绮绣,涧响静潺盢。

  却见来时路,轩辕云外关。

  《题面壁石》诗云:

  大地那非碧眼僧,九年面壁却何曾。

  宋云道是逢葱岭,五叶原教到惠能。

  片石无端留色相,千秋不必考明徵。

  我非见布疑 者,画取由他故事增。

  “《题面壁石》似乎是在批驳明代万历年间进士、右佥都御史金忠士写的一首《达摩面壁诗》的,该诗曰‘渡江一苇浪花飞,九载跏趺坐翠微。面壁已知僧入定,巢肩亦是鸟忘机。无生色相俱成幻,有漏人天 悟非。何事宋云葱岭见,少林风雨怅西归。”著名佛教学者温玉成先生说,“乾隆在否定中,把《题面壁石》写得禅意盎然——就悟道而言、就再问祖师西来意而言,它显然是高出一味神化面壁之石的《达摩面壁诗》的。”

  《宿少林寺用唐沈俭期韵》诗云:

  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心依六禅静,寺据万山深,树古风留籁,地灵夕作阴,应教半岩雨,发我夜窗吟。“当年旱灾遍布大江南北,乾隆刚到嵩山,立马下起了雨。他夜宿方丈室(此后方丈室亦称‘龙亭’),感慨少林寺灵验,夜不能寐,挥笔写下《宿少林寺用唐沈俭期韵》诗。”登封市史志办主任吕宏军先生说。

  在少林寺,乾隆还分别为立雪亭、千佛殿、方丈室、达摩殿等御笔亲题“雪印心珠”、“香岩云梵”与“法印高提”、“秀挹嵩云”、“最胜觉场”等匾额与对联。

  十月初一,风和日丽。车驾自少林寺出发东行,龙旗鸾章,辉映林麓,至会善寺,御制诗一章、楹联一副。诗云——

  外方多宝地,净域辟云关。

  …………

  太少无穷奥,于兹见一斑。

  “外方,就是外方山,嵩山亦称外方山;太少,就是太室山、少室山,还是嵩山。”吕宏军先生说,“‘太少无穷奥’也是上世纪末很是红火过一阵子的嵩山宣传口号‘嵩山天下奥’的渊源之所在。”

  乾隆会善寺少憩而出,继续东行,至嵩阳书院,赋诗二章,即兴吟七律一首——

  书院嵩阳景最清,石幢犹记故宫名。

  虚夸妙药求方士,何似菁莪(é)育俊英。

  山色溪声留宿雨,菊香竹韵喜新晴。

  初来岂得无言别,汉柏荫中句偶成。

  “五代之前,嵩阳书院故址本是道观——这首诗,充盈着对方士妙药的否定与对儒家书院的肯定。”吕宏军先生说,“乾隆的恩师景日纁早年求学嵩阳书院——这儿的‘景最清’,也许一语双关,暗含他对恩师的赞许与怀念。”

  乾隆在嵩阳书院撰联一副,更是道尽中岳嵩山与嵩阳书院之神圣自尊——

  近四旁惟中央,统泰华衡恒,四塞关河拱神岳;

  历九朝为都会,包伊洛鏶涧,三台风雨作高山。

  出嵩阳书院,车马徐徐而行,不惊山神;晚,至中岳庙,命太常礼官献祝版、香帛、牲荐——如果说乾隆在少林寺、会善寺、嵩阳书院是以皇帝的身份来巡游的话,那么到中岳庙——嵩山之灵庙,则是以天之子的身份告谒拜祭。

  是晚,乾隆驻跸中岳庙偏房——为他此次拜祭中岳嵩山专门营建的行宫。十月二日,天之子乾隆盥洗沐浴,衣龙衮盛装而入中岳庙,上殿,二跪六拜,行三献之礼。

  礼毕,乾隆召见地方贤达、山林道僧。当夜,御制《谒岳庙》诗二首,其一云——

  正正堂堂地,巍巍焕焕京。

  到来瞻气象,果足庆平生。

  惬我长年愿,陈兹祈岁情。

  忽闻鸾鹤韵,疑有列仙迎。

  御题三副——其一:长衡泰华恒,永凝?福;包伊洛鏶(chán)涧,并效灵庥。其二:

  二室集神庥,阴阳式序;

  三台垂福荫,风雨以和。

  其三,为他驻跸的行宫而题:仙馆挥弦调颍水;

  书岩琢句撷嵩云。

  乾隆自中岳庙黄盖峰北上西行,登上中岳中峰(今名“峻极峰”,俗称“嵩顶”)赋诗一首,曰——

  嵩山好景几千秋,云雨自飞水自流。

  远观南海三千里,近望西湖八百州。

  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绣球。

  好景一时观不尽,天生有份再来游。

  “因为‘正正堂堂地,巍巍焕焕京’,乾隆为恩师景日纁题匾‘正人君子’。”吕宏军先生说,“因为嵩山奠位中央而中而正,是五岳之长——‘长衡泰华恒’。”

  乾隆,对嵩山精神的理解,是鞭辟入里的;

  乾隆,对嵩山精神的转身,是心存热望的;

  乾隆,为天子时代的嵩山,画了一个圆满的休止符……

  “学者不寤”大道不已陋乎

  嵩山上写着传统中国的立国精神。

  乾隆能为天子时代的嵩山画上一个圆满的休止符,当然得益于景日纁的教诲。

  关乎景日纁教诲乾隆,景德彦先生讲道:“有一次,景日纁罚乾隆下跪,刚好被皇后看到了。皇后拉起儿子就走,边走边说:‘反了,反了,竟然训斥皇子下跪!’景日纁听后只是淡淡地说:‘读圣贤书者将为王侯,弃圣贤书者将为流寇。’皇后闻听此言,立马转身而回,把儿子交给景日纁严加管教,并请画师特意画了幅《跪师图》,让儿子常思己错,发愤读书。《跪师图》从前就挂在景氏祠堂中堂,其上是乾隆为恩师题写的‘国无双品’匾额,只是‘文化大革命’中被毁了。”

  其实,上面乾隆对嵩山的诗、联的解构,依然能够从景日纁的《嵩岳庙史》、《说嵩》中得以印证。

  康熙三十五年丙子重阳后二日,年家眷弟(同年同门兄弟)郭瑛为《嵩岳庙史》作序,其云:

  《嵩岳庙史》“其稽于古者不为不详,而又非借耳佣目,缀拾故典,遂云毕吾事也。景子富于才,尤足于理。其立言也,本之于五行,参之于星纪大略,皆取乎中之义而发之:于五运为土,于五色为黄,于五德为信,于五位为中央。运属土,故可以润百谷;色尚黄,故可以涵万象;德主信,故可以宰群动;位处中央,故可以总四方。反覆论说,不逾斯旨,直使此山之真面目、真精神毕呈露于笔墨之间,而岂独崇祠竦建,长廊四起,朱甍丹楹,金碧辉煌,为足尽岳之盛哉!……故有是志,而嵩岳清淑之气之所聚,于是乎见之;即中州清淑之气之所聚,于是乎见之”。

  康熙二十四年进士、礼部尚书、治世名臣张伯行为《说嵩》(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作序,其云:

  “或曰:‘是书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举一嵩之本末,推而极于鬼神之幽,人物之著。纪盛而必逮其衰,语常而不捐其怪,甚矣!先生之博闻强识也。’余曰:‘如是所言,恶足以尽先生哉!’……先生幼从汤潜庵、耿逸庵(汤斌、耿介,皆当世大儒)两先生,讲明正学为己任,而一以躬行心得为本,不屑于声声笑貌以博虚名……而欲以土中得失之故,风谕士大夫也。学者不寤(醒后说话),乃识与记载之书等,不已陋乎!或曰:‘然!向吾止得其说,今而后得先生为说之心也。’”

  乾隆拜谒嵩山期间,越南使者不远万里,赶到嵩山贡献“九柄玉如意”。“一柄水晶、一柄翡翠、一柄黄玛瑙、两柄云碧、两柄白玉、两柄红白玛瑙——九柄如意,五种颜色,配为九五之数。”景德彦先生说,“当时乾隆刚为恩师御书完‘国无双品’、‘正人君子’匾额,想到恩师德学如玉,嵩山人著下《说嵩》,遂把‘九柄玉如意’赐予嵩山,作为镇山之宝。”

  之后,登封县署营建起“如意宝库”,昼夜看管;1928年,河南省督军赵倜强取“九柄玉如意”于自家官邸,其后败走河南,“九柄玉如意”收于河南博物馆(院)。抗日战争爆发,“九柄玉如意”与河南古物同走四川,其后转运台湾,成为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清朝皇帝乾隆读懂了景日纁,这有他的诗文对联为证;中国知识界未必读懂了景日纁,这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说嵩》不过是“综汇旧文踵而成之”为证。

  “学者不寤”——这,被张伯行不幸言中?“国无双品”——这,被乾隆不幸言中?

  学界何时醒来,能够读懂景日纁?谁在赓续景日纁,让他不再天下无双?

  景日纁在《嵩阳书院讲学序》中曾云:“大道待人后行,不在上则在下;圣人与我同类,本无古无今……传心之学,云汉为昭;卫道之功,日星并丽……后学纁,志欲入笠,学未升堂……”

  汤斌、耿介重建嵩阳书院,以赓续宋学为己任,而有景日纁等。

  大道,尚待后人读懂……

  登封市大冶镇景氏祠堂

  来源: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