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本报报道催生《心债》电影剧组本报实拍 女演员大河报社演记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07:20  大河网-大河报

  

本报报道催生《心债》电影剧组本报实拍 女演员大河报社演记者

  

本报报道催生《心债》电影剧组本报实拍 女演员大河报社演记者

  

本报报道催生《心债》电影剧组本报实拍 女演员大河报社演记者

  

本报报道催生《心债》电影剧组本报实拍 女演员大河报社演记者

  

本报报道催生《心债》电影剧组本报实拍 女演员大河报社演记者
□首席记者张体义文记者王建立图

  本报讯 以2008年2月大河报和楚天都市报联合进行的《邮递员截留汇款内心煎熬19年,临终不忘还良心债》大型系列报道为素材创作的数字电影《心债》,12月5日在河南日报报业大厦二楼大河报办公区正式开机,并连续两日进行了实景拍摄。

  12月3日,《心债》相关工作人员到本报考察场地,并进行拍摄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12月5日一大早,摄制组的大队人马赶到报社投入紧张的拍摄。

  导演林柯说,在大河报实景拍摄的有20多场戏,占影片全部镜头的五分之一,报社的工作非常繁忙,为了不影响报社正常的工作,必须抓紧时间拍摄,力争在星期六、星期日拍摄完毕。

  12月5日开拍的戏首先从大厦门前拍起,而后从本报二楼走廊逐步推进到室内。实景拍摄,而且是同期声,对拍摄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在拍摄现场,实拍前工作人员要求现场及附近人员保持肃静的喊声不时在走廊内回荡。

  到了12月6日下午,报社按惯例又进入了紧张的忙碌,来来往往的记者、编辑加上摄制组工作人员,使报业大厦二楼大河报办公区格外热闹。办报的、拍电影的,双方都在相互关照、体谅中有序地工作着。

  以大河报为原型的商都报、以楚天都市报为原型的汉江都市报两家报纸进行报道时的场景及女邮递员家属、寄款人、收款人在报社见面还款、谅解等重头戏在本报办公区一一再现。

  电影《心债》涉及两家报社参与报道的记者、编辑及相关领导,其中的大部分角色由演员扮演,部分角色将由原型人员饰演。我省著名老表演艺术家郭怡也将在影片中饰演奶奶一角。

  河南日报报业大厦门前的景观成了电影外景

  《心债》在本报实景拍摄

  曾韵蓁饰演的女记者云秋萍帮助读者偿还“良心债”

  剧组到本报考察场地

  电影在本报开机

  来源: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