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老人自治烦恼窠变成好家园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07:55  东方网-文汇报

  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在上海扎实推进。这一次,社区是“主战场”。作为直接面对各种社会矛盾的基层组织,社区党组织能不能针对当前上海的社会热点问题创新思路、大胆实践,探索出一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新路径,是对学实活动成效最实在的检验。如何应对社会快速老龄化,正是上海社区当下最急需解答的命题之一。从今天起,本报将连续刊登三篇社区为老服务的调查报道,从中管窥老龄化给上海社区管理带来的种种新问题,以及社区党工委等基层党组织为此所作的积极探索。

  早上8点,老杨走进长寿街道安全里居委会老年活动中心,一看老兄弟几个还没到,便照例在阅览室拣出一份当天的报纸。在坐下之前,他习惯性地抬了抬头,然后走到墙边,按下开关,关掉房间里的大部分日光灯,只留自己喜欢坐的那张椅子上方的灯继续亮着,嘴里忍不住轻轻嘀咕:“自家的电,要省一点用啊。”

  这个老年活动中心的常客们,大多有着和老杨一样的习惯:灯开多了,会主动关掉几盏;灯泡坏了,会分头到附近商店兜一圈,买回最便宜的;就连伸进院子里的树桠被锯短了,大家也要找管理人员问清原因。但在5年前,院子里就算停进一部汽车、还拉出皮管洗车,都不会有人多问一句。老杨告诉记者,自打老年活动中心成立了有老人代表参与的管委会,这里才真正成了老人们的好家园。

  200万建了个“烦恼窠”

  安全里居委会“管”着的60岁以上老人有800多个。2003年底,街道出资200万元,将一座幼儿园改建成独院独栋的老年活动中心。1200平方米的活动中心甫一落成,“挺括”的硬件让老人们欣喜不已。但谁也没有料到,短短几个月之后,烦恼接踵而至。

  首先碰到的问题是活动中心的日常运转经费缺口很大:电费平均每月过千元,到了夏天超过2500元;3个管理人员的工资,每月要付2000多元;加上水费、订报费、维修费,一个月的开销少说也得五六千元。由于区财政对老年活动室的补贴不过每月500元,活动中心只好通过居委会向街道要钱。

  更大的麻烦是管理人员与老人不时起纠纷。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周玉芳用“救火队”和“医疗队”来形容当时他们的工作,“有的管理员自恃是‘街道派来的’,不太肯听老人的意见,有时还会拿出‘管老人’的态度;有的老人脾气倔,一言不合要吵上几句,居委会差不多每天都要派人去调解纠纷。”时日一长,本想来“寻开心”的老人们感觉越来越差,依然簇新的活动中心便失去了人气,变成了街道和居委会的“烦恼窠”。

  能不能就让老人们“掌权”

  投资200万元的实事变成了烦事,这实在叫街道分管民政的副主任庄春松想不通。他带着民政科的几个干部“进驻”安全里居委会,“扎进”了老人堆。3个月蹲点调研,他听明白了老人们的心声:既然是老年活动中心,为啥不能根据老人的意见运转?

  “能不能就让老人们‘掌权’?”庄春松不但把老人的意见带到了街道党工委,而且提出了更彻底的改革方案:成立老年活动中心管委会,邀请老人代表加入,“掌握”老年活动中心的决策权、管理权。

  被选作管委会副主任的老唐告诉记者,在街道和居委会的支持下,由老人当家的管委会就像是活动中心的“董事会”,充分享有人权、财权和事权。令人惊讶的是,“收费”是管委会放的“第一把火”。老唐介绍,由居委会干部和老人代表共同组成的管委会经过反复讨论后统一了思想:老年活动中心是政府投资的公益机构,但公益不等于免费,对一些项目收取低廉的费用有利于活动中心的可持续运转。

  “政府办的活动中心也要收费?”这主意要让老人们接受并不容易。不过,管委会里有老人代表,老人代表都是老人们信得过的“自己人”,他们讲的话容易被大家接受。“我们一批最早想通的人,常常会跟老兄弟们算账,阅览室里的报纸、杂志要更新吗?乒乓球坏了要添新的吗?大家聊聊天喝喝茶,茶叶要不要买?都要钞票的。政府花200万元帮我们造了老年活动室,而且交给我们自己管,我们应该也要出一点力。”

  管委会制定的收费标准相当实惠,是老人们能够接受收费的根本原因。据介绍,管委会一共列出了包括量血压、阅览室、歌咏、书法等在内的15个免费项目,以及茶室、学外语、戏曲、拉丁舞等13个收费项目;收费项目中,一杯茶2元、打台球8元/小时,价格都很低廉。

  老人自治更有利老人福祉

  从管委会上任以来,安全里居委会老年活动中心的运转慢慢顺畅起来,人气也越来越旺:5年来,活动中心不但能够自负运营成本,而且积累下了7万余元盈余资金。利用这笔钱,活动中心在节假日把快乐送到了一些不便出门的老人家中,把重要节日定为免费开放日,在每天早上6点半到8点半设立免费活动时间段,修修补补、添置东西也不用再打“伸手牌”要钱了。

  管理员与老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管委会成立后,活动室管理员不再由街道派遣,转而由管委会与他们签订合同,听取老人们的意见变成了管理员的工作责任。“现在,管理员对老人很尊重,工作也认真多了。”老唐告诉记者,管委会成立后不久,曾经“炒”掉过一个对老人态度很不好的管理员,“我们的章程里面,对不尊重老人、做出损害老年活动中心利益事情的管理员,采取‘一票否决’。对尽心尽力为老人服务的管理员,我们就给他们发奖金。”

  根据老人意愿设置的项目、制定的章程,让老人们在活动中心里有了“家”的感觉,“自己的家自己要管好”的想法渐渐成为共识和自觉行动:阅览室里图书杂志的标签,老人们自己贴;院子里的健身器,老人们自己保洁……

  从安全里居委会老年活动中心改革的经验中,长寿街道党工委得出一个结论:政府应当拿出一定资金为老人提供福利,但并不一定要包办到底;政府搭台、老人自治,更能满足老人需求、让老人满意。在今年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长寿街道在总结“安全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加强老年活动室管理的实施意见》,在全社区的老年活动室推广管委会制度,要求在居委会党总支(党支部)领导下搭建由居委会主任、文教干部、民政干部以及居民代表共同组成的老年活动室管理委员会,成为“管理方”;街道除了监督活动室账目外,还将为老年活动室设立发展基金、福利基金、奖励基金、管理基金。庄春松表示,老年活动室办得越好,街道就配越多的资金,“为老服务的资金是公共财政支出,我们要尽可能花出最大效用”。本报记者钮怿

  街道心得

  长寿街道党工委:依循传统思维方式,老人们是弱势群体,为老服务就是“让老人坐在那里等服务”。这种思维方式一定要打破——现在的老人中,有相当一部分身体健康、阅历丰富、思路活跃,他们会主动提出要求、意见和建议,也有能力参与管理。因此,要让为老服务、尤其是为老人提供的文娱服务焕发生机,就要调动这批老人的积极性,在党组织引领下、在政府支持下,鼓励支持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实行“老人自治”。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