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 难提新减排指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07:55  东方网-文汇报

  作为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美国在全球气候变化的政策立场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美国是1997年《公约》缔约方第3次会议《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的签字国。但是,当时的克林顿总统并未将《议定书》送交给国会参议院考虑。2001年布什政府声称,美国出于各种理由不会加入《议定书》,使美国成为《公约》缔约方中没有加入《议定书》的唯一工业化国家。进入2009年,美国政府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态度出现变化:美国国会开始就气候变化议题展开国内立法活动;奥巴马总统本人决定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

  不过,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全球气候变化领域的主要分歧仍然存在。(1)温室气体减排:美国等国建议制订一项所有缔约方参与的全面减排行动框架;许多发展中国家则认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并不包括它们也受定量的、可核查的减排义务制约。(2)适应气候变化:美国等国希望利用双边和现存的国际机构,以及国际金融方面的援助,帮助最贫困的人口;许多发展中国家则希望,在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破坏方面,应该寻求全面的、有系统的、以国家为主导的努力措施。(3)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金融资助:美国等国建议把私营部门和投资经济体作为主要的金融资助来源;许多发展中国家则希望看到无条件的公共资金流动,并指望能够在缔约方会议的授权下直接获得国际资助。(4)技术问题:美国等坚持认为,私营部门能够最有效地开发和部署所需的先进技术,并有利于贸易平衡和知识产权的保护;许多发展中国家则谋求采用机构性的安排和创造性机制,以便能够分享技术成果,实现更为方便有效的技术转让。

  此外,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主要遵循双轨制:《议定书》轨道和《巴厘行动计划》轨道。目前的问题是,双轨谈判可能产生双套规则和协定。欧盟和《公约》缔约方其他工业化国家不赞成修改《议定书》,除非美国加入其中。不过,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公约》工业化国家缔约方均敦促,应该利用哥本哈根会议的机会将双轨制合并,以便制订出单一的气候变化条约。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则认为,《议定书》中所达成的协定和取得的进展应该得到维护,因为它对发达国家提出了强制性定量减排义务。

  目前,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美国尚无具有约束力的国内法和国际条约可遵循。今年6月,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及安全条例》,试图确立一套可比较的减排标准。然而,由于美国一些商会、企业和游说集团的竭力反对,该条例在参议院立法程序中遇到困难和阻力,最早也要等到明年才能投票表决。目前对该条例持保留甚至反对意见者,主要是那些来自产煤州以及支持核能源计划的参议员。此外,为消费者提供经济补贴,以及如何缓解条例实施最初几年里可能给消费价格带来的影响,也是参议员们所关心的问题。因此,美国政府是在温室气体减排在国内尚无立法的情况下参加哥本哈根会议。尽管奥巴马总统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措施,但是,由于国内立法和国际义务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在国会没有全面通过上述条例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不太可能提出超过国会立法所规定的减排指标。

  刘永涛(作者系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博士)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