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德国 气候变化是机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07:55  东方网-文汇报

  本报12月6日慕尼黑专电(驻慕尼黑记者吴筠)最近德国柏林街头突然冒出了一个有趣的气候峰会广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坐在一个水箱里开会讨论气候问题,突然水平面开始升高,到最后三位国家元首不得不在水淹脖子的情况下继续开会。这一广告也引起了很多德国人的关注,制定温室气体减排措施的确已经迫在眉睫。

  然而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开幕在即,对于此次峰会形成具有约束力的最终协定,德国各界均表示并不看好。周六,德国新任联邦环境部长罗特根对媒体表示,他认为在本次峰会上达成有效阻止温室气体排放的具体目标已经非常困难,如果不能在哥本哈根形成针对气温上升两度将带来的严重后果的一致意见,那么本次峰会即将面临失败的命运。然而同时罗特根也表示,气候变化对于绿色能源产业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掌握专利技术的德国企业将在未来收获巨大的经济效益。

  德国长期以来和其他欧盟国家一样,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走在了前面:早在1990年德国就制定了绿色能源扶持计划,2004年《可再生能源法》出台之后,德国绿色能源获得了蓬勃发展,德国生产的风力和太阳能发电设备70%以上出口到世界各地。而在2005年联邦政府制定的《国家气候保护报告》中明确指出,德国将在2020年前削减4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这一数字与欧盟框架内对各成员国的减排要求基本一致。2008年底德国《国家节能计划》中指出,要大幅增加包括风能和太阳能在内的新能源利用,将其占德国总能源利用份额从现在的14%增加到2020年的20%。

  欧盟对于此次哥本哈根峰会的助推可谓是不遗余力,不仅在联合国框架内积极推动各国制定明确的减排目标,更是发动媒体、非政府组织以及社会舆论力量,对于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后果持续进行宣传。哥本哈根作为主办地,更是推出了低能耗旅馆,低能耗城市交通等服务,勾勒出了未来低碳经济的美妙蓝图。

  “谁能够用低碳经济模式确保本国的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谁就是明天的赢家。”德国环境部长罗特根的这句话是对于本次气候峰会背后的实际意义最好的提示。如何在减少排放的前提下延续经济发展,如何在新的低碳经济时代抢占技术和道德制高点,如何在国际舆论的瞩目下将温室气体减排与未来的政治经济发展走向挂钩,这才是哥本哈根峰会的主要目的。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