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湘菜博物馆也有乡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07:56  红网-潇湘晨报

  [街谈巷议]

  最好的历史面孔应该是这样的:生动、不加修葺。默默独立就是电光火石,不战就可以俘虏一颗对古老岁月探头探脑的心。在这样的冬日里,如果你等待阳光的心情失去了耐性;随时准备呼朋唤友的钱包失去了韧性,那么不妨去湘菜博物馆,寻找这样的面孔,繁弦急管般邂逅质朴与粗重。

  邂逅不是为了遗忘,是为了铭记一些力与汗、技巧与情感。一如昨日开馆的中国湘菜博物馆中那些4米长的大汤勺、口径1米的大饭碗、上百年的木雕食盒与珍稀湘菜菜谱(相关报道见本报今日B2版)。与每一件器具的邂逅,都是为了再邂逅一次偶然制作的细节,人间烟火的绚烂以及湘菜文化的源远流长。触摸千百年的光阴与沉淀,一个人再坚硬的心也会变得柔软,再短的昼也会变得无尽的长。

  无尽的长是一种诘问——有多久,我们没有这么热烈而率性地表达过对饮食的精雕细琢,或是豪迈奔放?10岁的时候,为了给快下班的父亲做一盘蛋炒饭,我步步为营,最终满脸乌黑炒饭变咸饭。高中毕业前夜,柔弱的女班主任一口气备上三桌全鱼宴,吃出了同学们闪闪的泪光。快速化的生活节奏,大工业时代的便利,消解了惜客好义,抑或列鼎而食的意义。在湘菜博物馆里,想起麦当劳式的快餐,我格外怀念那些饮食中的不厌繁芜,怀念在煤炉前为父亲流下的汗。

  精烹细作的手艺不会再大面积地回来,往昔关乎饮食的传说也难以再续写:湘菜博物馆不是离乡,却一样在诉说着乡愁,我们都是在湘菜博物馆前迷失的故人。一盘寻常家常菜的烹制、一次最真挚情感的流露、一次对庸常生活细节的感恩,这些“认真”,我们曾经做得那么自豪与果断,会在瞬间抵达心灵最柔软的角落。可随着年岁的增长,那种快乐与自然要么荡然无存,要么溃不成军。我们如何才能回去?回到那些不需要湘菜博物馆提醒的日子?

  高歌猛进的年代里,即便你无法邂逅湘菜博物馆,你也要尊敬那些精烹细作的人——所以我百念顿生,想给母亲煲一次浓浓的汤;想给同学新生的婴孩邮去精挑细选的小帽子;想在晴朗的日子和女友去看岳麓山上火红的枫叶。较之他们,或许猝不及防;而于我,实在是生疏太久而又迫不及待。

  王聃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