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60后书记”的身份政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07:56  红网-潇湘晨报

  [媒体论点]

  近来,很多媒体都在热议中国政坛的一个新动向,就是1960年代出生的省部级干部明显增多。有统计表明,仅地方200多名正、副职省级干部,“60后”已占到20%。

  历来政府的人事变动,或人事的代际变动,都是解读未来执政思路的重要视角。因为每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不同,每一代人的政治视野、思维模式和社会意识也必然有很大差别。“60后”无论是成长环境,还是仕途晋升,都可谓一帆风顺,所以他们与前辈政治家比起来,必然会少一些实用政治的目光,多一些人文与理想主义的精神气质。而 “60后书记”引来全社会关注,更表明身份政治意识在公众中的觉醒。身份政治是理解政治的一种新形式,它也是对公民政治最好的补充。(《青年时报》12月5日)

  各界正在热议,通货膨胀是否已经到来。从目前情况看,通胀正逐渐走近,但仍在“预期”范畴。

  在判断通胀态势时,需要先搞清三个“不等于”。一是百姓感受不等于国家判断,百姓生活价格的变动值得高度关注,但宏观调控者必须全面观察判断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格变动情况,做出经济政策调整。二是涨价不等于通胀,适度的涨价,或者部分商品的涨价,并不意味整个价格总水平已经直接进入通货膨胀阶段。三是通胀不等于恶性通胀,我国存在适度的温和通胀,是正常的现象。如果CPI由负转正,并迅速爬升到5%以上的涨幅,才意味着恶性通货膨胀的到来,目前显然还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央视新闻频道12月6日)

  本报新闻采编违规违纪举报热线

  0731-85015656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