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仅是物质援建,更重要的是精神援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08:04  南方日报

  ———广东对口援助汶川灾后恢复重建综述

不仅是物质援建,更重要的是精神援建
在广东援建的汶川二小,放学的孩子正开心地玩着跳绳。南方日报记者张由琼摄

  南方日报记者杨大正张迪汶川报道

  昨日上午,汶川县三江乡鞭炮响起,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广东省对口援建汶川工作组组长陈茂辉铲下了第一锹土。三年内,汶川的第一座五星级酒店将在这个水乡羌寨落成。

  “这是灾区旅游产业最大的一个重建项目,我们要打造4A景区,五星级酒店必不可少。广东在物质援助的同时,也给了我们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信心,让我们能够看到新希望。”主管旅游的汶川县副县长蒲进感叹,“关键,引进的是一种新的理念。”

  广东质量,让曾经脆弱的汶川变得坚不可摧;广东速度,广东人的血拼精神让汶川无数次为之动容,给了他们重建家园的动力和勇气;广东观念,更是给汶川注入了新的活力,塑造了一座全新的希望之城。

  “快”不容易,“好”更不容易

  12月2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再次来到了这所让他牵挂的震中学校———汶川一中。他在视察教学楼时特别查看了墙面,之后竖起大拇指,“建设速度快,墙面最容易出问题,但你们做得不错。”

  “‘快’不容易,但是‘好’更不容易!汶川一中不仅建设得快,而且完成的质量也非常好。”汪洋评价汶川一中的工程时说,“很多年后,人们也许不记得你们做的速度有多快,但一定会知道你们完成的工程质量有多过硬。‘好’字要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如此高的评价,让汶川一中项目经理李耀南长长舒了一口气。他信心十足地向汪洋表示,“请书记放心,质量一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这位亿万富翁之所以敢在汪洋面前拍胸脯保证,是因为他把这所学校看成是自己事业的一个句号,他想把人生的圆画在这里。仅仅187天,广东人不让自己喘气,打造了这所总面积近7万平方米、规模相当于半个国家大剧院的“超级学校”。

  当然,李耀南要的不仅仅是快。汶川一中所使用的钢筋和水泥,他都要亲自把关。这里所使用的钢筋都是质量最好的,几乎所有框架钢筋都被换为超标的36毫米直径,其中钢含量达到极限的46,钢筋粗如小孩手臂。

  江门援建工作组组长甄励富如此向南方日报记者描述,当校舍进入装修阶段时,墙面瓷砖与地面瓷砖之间出现了1厘米的缝隙,李耀南要求工人立即返工。

  据广东援建工作组称,汶川一中将申报全国建筑行业的最高奖“鲁班奖”。

  昨日,李耀南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甚至表示,“鲁班奖”是志在必得,在把最好的学校和房子交给汶川人民的同时,还要将奖杯带回广东,让“广东质量”叫响全国。

  9度抗震系数可抵7级地震

  当日,汪洋还考察了汶川县人民医院。这所医院于今年10月底正式启用。“敢在离地震断裂带中心线300米处建医院,这本身就是对援建的一个挑战,也是广州对口援建的骄傲。”汪洋看到这所现代化的汶川县人民医院时,露出了笑容。

  由广州援助重建的汶川县人民医院目前是阿坝州最先进的现代化综合医院,已经达到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

  医院最初在建筑设计时,把安全性作为非常重要的方面。因为,临近医院的阿坝师专有一条大的地震断裂带穿越了整个校园。医院在抗震结构设计时采用粘滞阻尼器支撑的框架结构,总共设置了46个隔离器,抗震系数为9度。

  “一个阻尼器可以抵抗约100吨地震作用力,即使再发生7级左右的地震,呆在医院也是安全的。”负责医院工程监理的广州高级工程师陈爱民表示。

  据汶川县人民医院院长王松柏介绍,现在医院设有5间洁净手术室,配置了16套CT、DR、800毫安X光机、彩色B超、高压氧仓等医疗设备及医疗信息系统。

  记者在汶川县人民医院采访时发现,茂县、理县、黑水等邻近县市的患者也慕名前来。“因为这里条件好,收费也合理。”

  11月27日,汶川再次发生5.0级余震。陈爱民回忆当时的情景,“只是窗户的玻璃振动了一下,主体工程纹丝不动。”

  震中映秀从5·12地震发生那一刻起就聚焦着来自全世界的目光,重建工作更是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

  “映秀恢复重建,我们从打地基开始要求高质量”,东莞工作组干部陈志标告诉记者,由于映秀地质条件特殊,工程量大,开发难度高。为达到抗震要求,一座房子常常是“上面两层,地下三层”的情况,为彻底处理“漂石”等问题,挖地基时甚至采用爆破手法。

  映秀同时也汇聚了高密度的工人和机械:1.69平方公里的建设面积内,约2000人和143台机械设备开展施工。工程管理处人员经常要忙到凌晨两三点。

  映秀中滩堡大道,东莞援建的62栋安居房中的38栋已经封顶,透过未拆除的脚手架,一排排川西和羌寨风格的住宅呼之欲出。

  更是灵魂的重生

  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千年历史的羌寨———萝卜寨顷刻间土崩瓦解。萝卜寨的状况一度引起文化学者和专家对羌文化的担忧:建筑的倒塌,羌族文化面临“绝种”的危险……

  “广东对汶川的对口援建,不仅是给我们带来了物质的援建,更重要的是带来了精神的援建。”汶川县委书记青理东解读广东援建带来的成果。

  绵虒,古书所记载的大禹故乡,绵丰村将竖立起大禹雕像。珠海援建人提出:以绵虒深厚的大禹文化、藏、羌民族文化及古县城文化为基础,着手开始绵虒旅游基础设施重建规划,构建以发展当地旅游产业和生态观光农业为主体的产业发展模式。

  再造汶川,不仅是肌体的修复,更是灵魂的重生。

  龙溪乡更是汶川第一个实施全乡旅游总体规划的乡镇,主打“羌族文化”。“317国道改道后,从龙溪乡东门口经过,”湛江援建工作组组长胡海运说,东门口将被设计为一个广场,集中展示龙溪乡6个村的羌族文化和旅游资源:阿尔村的原始森林、释比浮雕;垮坡村的羌碉、祭坛和犹如迷宫般的羌寨。

  为了完整展示羌族图经,工作组不惜与阿坝师专签订版权合同。“汶川出土的文物,龙溪乡占很多”,胡海运透露,龙溪乡的展示厅中还将搜集重量级文物,此后将文物馆交给文管所进行正规管理。

  让学生惦记的亚运和广州“妈妈”

  昨日,广州市青联委员沈晖利用来成都谈生意的机会,抽空去了草坡一小和雁门一小,他想去看看这些让他日夜牵挂的孩子,并且给孩子们送上了广州亚运吉祥物的公仔作为礼物,鼓励他们要好好学习,“谁听话,成绩好,我明年就带你去广州看亚运会。”

  广州亚运会,听起来和这群汶川的小学生丝毫不沾边。但因为援建,因为爱,让他们和亚运会之间也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虽然我们素未谋面,但我们是心心相连,大手牵小手一起向前走。有了你们的鼎力支持,步入高中、步入大学,已经不再困难。”这是汶川一中住校的贫困学生姜德勤写给“广州妈妈”的一封信。

  “广州妈妈”不是一个人,而是对一群来自广州的“爱心妈妈”的亲切称呼。她们以情感关爱和经济援助为内容,与汶川县威州镇122户贫困家庭结对,许下帮扶3年的承诺。目前已有6名孤儿被助养,96名孩子得到助学,50户困难母亲家庭得到了“广州妈妈”的援助。

  在羌寨布瓦村,“广州妈妈”在这里知名度颇高。村里的单亲妈妈知道记者从广州来,盛情邀请记者前往家中喝茶。因为“广州妈妈”的资助,她的一双儿女现在都得以在汶川一小读书。“等我的娃大学毕业后,我再让他来报答你们。”

  广告:“总理来过我的家”

  广东浓厚的市场经济理念,也使汶川悄悄起了变化。援建之初,汶川砖厂聊聊可数,加上交通运输困难,从外地调入的红砖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汶川县为此专门成立了特供办,统一组织建材,再按各乡镇的需要分配。但效果并不明显:紧张时期,威州大概每天能分配到3万块砖,勉强能建一栋民房,浩大的援建工程面临停工的危险。

  省援建工作组组长陈茂辉当即建议,应当用市场理念解决经济问题,允许有条件的地方建砖厂,使得当地干部调整了思路,建筑用砖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汶川人也有了发展经济的“新点子”。不少农户拿出自家重建好的房子经营“农家乐”,并通过网络发布广告。漩口镇集中村陈茂云的新房去年10月就建好了,3间屋6个床位,8个月下来收入5000多元。为了招揽生意,他在家门口竖起一块大大的牌子,上面写着“总理来过我的家”。集中村一共有8家农户试点“农家乐”,其中4家8个月收入超过1万元。

  为提高“农家乐”的接待能力和水平,中山第一批选送42名汶川人到中山进行为期一年的烹饪培训,毕业时他们将领到技术职称。

  “他们至少要学三种菜谱:粤菜、川菜和淮扬菜,乡亲们要以更开放的眼光来做生意,旅游的人来自四面八方,比如给江苏客人上两道淮扬菜,肯能会使他们成为回头客。”中山工作组干部黎汉钊说。

  “飞地”———汶川—广东工业园则挑战着汶川的官员思维。面对土地资源有限的汶川,在靠近成都的金堂县设立了承接广东和香港产业的工业园,“飞地”模式打破区划、空间限制,实现资源互补、共同促进的“飞地”模式。

  缺乏发展和管理工业的经验如何弥补,“飞地”工业园所产生的GDP并不纳入汶川的GDP之中,面对如此多的困难,汶川官员在不断与广东人接触中转变思路。

  工业园起初招商时要求投资者必须购买土地的规定一度让广东商人“不适应”。“以东莞为例,都是村或者镇集体建好厂房后出租,在减少投资者成本的情况下实现双赢”,东莞某模具业人士说,考察工业园时发现诸多与珠三角“不接轨”的地方。

  观念的碰撞让汶川官员作出改变:兴建厂房出租,对有实力的大企业甚至特批“零地价”。

  “马上”要精确到小时和分钟

  通过一年半的援建,广东人开放的思想、市场经济理念、沿海发达地区追求务实和效率的观念逐渐渗透到古老的羌城中。

  “广东是经济大省,汶川是内地山区县城”,汶川县副县长罗德勇说,援建开始后,便带来了理念的碰撞与融合。

  罗德勇认为,在相互磨合中,广东人的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已经逐渐渗透到当地干部的行为方式中。

  江门援建工作组组长甄励富“深有感触”:“当地干部说话喜欢用‘马上’,开会时间到了,人都没到,询问后都说‘马上’,但可能是十分钟甚至一个小时后才到”。

  多次遭遇“马上”后,甄励富开会要求当地干部,不准随便用“马上”,而要求精确到小时和分钟。

  “‘马上’的确是我们的一面镜子。”雁门乡乡长蒋红兵后来也感言,通过对口头禅的纠正,实际上向群众表明了政府不拖沓、说到做到的诚信形象和姿态,“不轻易承诺,承诺了就一定要兑现。”

  原三江乡乡长董建波也深有同感,自然环境封闭的三江让官员、百姓都很安逸。“惠州工作组进驻后,总感到被人在后面推着走,上厕所都要快步小跑”。

  惠州工作组办公大厅墙上贴着的“不会的事,学着去做;复杂的事,细心去做……”共56字“工作警语”被汶川县委常委会写入会议纪要。

  董建波说,广东人不仅帮当地人干活,还教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去干。

  “给钱给物都是有限的,而观念的改变才是可持续的。”甄励富深有感触。

  除了通过援建向汶川“输出”新观念外,一批批汶川干部也被送到珠三角地区“充电”。11月30日,一批汶川干部抵达广东,将接受培训和挂职锻炼。

  “我们担心,我们走了以后,这些规模大、设计比较先进的设施,怎么能管理好使用好,让它发挥作用,必须做软件方面的工作,这可能是个新课题。”陈茂辉说。

  从今年初开始,在惠州工作组协调下,三江从村到乡各级领导均前往惠州学习考察,目前已有400余人次。

  河坝村村长姚富荣曾两次前往惠州,珠三角农民富裕的生活,村委会带领村民致富的责任让他印象深刻。“看了后才知道差距,才知道该怎么学,这比到外面旅游要长见识多了”。专题统筹:胡念飞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