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左行右立”想到的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08:15  解放日报

  “12·5”国际志愿者日刚刚过去,我不由想到上班途经人民广场地铁换乘大厅常见的一幕:几乎每天交通高峰时段,在1、2号线之间的自动扶梯上下口,都有一队大学生志愿者举着标牌、持着喇叭,向茫茫人流不停呼喊“左行右立、文明乘梯”。还有一位志愿者套上沉重厚实的“海宝”道具装,原地摇摆……此时此地,真的需要配置这么多志愿者吗?

  “左行右立”是理想的自动扶梯乘行方法:行人基本都靠右站立,而把扶梯左侧空间让作快速通道。但这种通行原则应该因时而异、因地制宜,在市中心上下班人流最拥堵的时候,应该最大程度发挥扶梯的输送能力,两人一阶、用足空间。事实上,紧邻自动扶梯处就有宽大的步行楼梯,完全可供赶时间的人急行上下。

  难怪有人对有关部门组织的这种志愿者宣传行为感到不解,因为他们根本无法在人流如此密集的扶梯上实现“左行右立”。还有人误认为这只是“海宝”的宣传方式,纷纷上前与志愿者扮演者合影留念,留给这位志愿者一脸尴尬。

  大学生志愿者具有良好的知识素养和公众形象,是志愿者队伍的主体和骨干。但这种可贵的资源应该更加合理配置,使大学生志愿者在无私奉献服务社会之时,也使自身能发挥一技之长,真正得到磨练和进步,为今后走向社会迈出坚实一步。但眼下,造成志愿者资源浪费的现象还有不少,一些大型赛事、会展,甚至拉来学生充当“临时观众”,这和志愿服务的初衷是相悖的。

  科学配置志愿者资源,还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新公布的《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工作成果转化报告》显示,两大盛会期间志愿者累计提供服务超过了2亿个小时,按工资标准可折合近43亿元。可爱的志愿者们,为国家、为城市节省下了大量人力成本。世博会在即,如何利用好这次机遇,使广大青年志愿者的无私奉献转化为最大社会价值,值得组织方多加考虑。

  (www.jfdaily.com/blog/32008/)


徐瑞哲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