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奉子成婚挑战传统道德底线吗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08:33  国际在线

  作者:王攀

  临近岁末,喜事不断。连日来,当一对对新人在热闹的婚宴上频频接受亲友祝福的时候,有心人士却惊诧地发现,眼下“奉子成婚”的新娘已“相当普遍”。(12月6日中国新闻网)

  对于“奉子成婚”现象,民俗学者、民政官员和资深文化人的看法让人大惑不解。民俗学者李先生认为,中国传统的贞操观受到挑战;一民政官员感到奇怪的是,这些“准新娘”丝毫没有因婚前怀孕而觉尴尬;资深文化人陈先生认为,这表明今天的“80后”已在公然叫板中国传统意义上的道德底线。

  这些评论都是以道德衡量“奉子成婚”。但这让人看起来更像是一个道德大棒,被一群“有身份”的人当空乱舞。他们认为自己是道德的,而“奉子成婚”是不道德的。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中国传统贞操观”是压在中国妇女身上的一座大山。现在,社会早已不把传统贞操观当成主流价值判断。“奉子成婚”仅仅是婚前同居的衍生品,有结果了,自然要结婚,这跟中国传统贞操观无关;事实上,传统贞操观,在人们认识到它对妇女的毒害后,也早已被“边缘化”。

  那位民政官员对“成型”的“准新娘”没有丝毫尴尬而感到的“奇怪”,才真正让人奇怪。当行为成为一种现象时,当事人并不会因此感到尴尬,因为这时候已经不再是一个人的不同。同样,当“奉子成婚”成为一种现象后,当事人也不会心有尴尬。退一步说,当“奉子成婚”成为事实,大胆地接受,总比流产更人道。

  而认为“奉子成婚”是对传统道德底线“叫板”,也是无稽之谈,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乱舞道德大棒,是对他人的肆意指责。道德原本就是一个社会学范畴,而且,不同的社会有着不同的道德,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道德标准,有时候这些道德标准甚至会截然相反。以过去的道德标准衡量现代社会现象,资深文化人陈先生可能真的太“资深”了。

  在我看来,与其说“奉子成婚”是一种道德现象,不如说是一种客观现象。婚前同居存在,“奉子成婚”自然存在。在古代,谈婚前同居、谈“奉子成婚”,是不道德的;而在现代,谈传统妇女贞操观、谈传统道德底线,这更像是不道德的。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