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大应有引领人才新观念的胆略

  11月23日多家媒体报道,人们满怀希望校长“不拘一格降人才”,推荐偏才、怪才上北大,而事实上,推荐俨然变成一场考试分数的大比拼。21日,南开中学和巴蜀中学先后公布了校长实名推荐学生参加北大自主招生考试的名单,入选的学生毫无意外都是最近几次考试中的前一两名。对于不以分数确定名单的初衷,南开中学校长感慨:“非不能也,是不敢也!”

  校长推荐制成了“成绩崇拜”的代名词,国家花费很多人力物力的教育改革,没有得到根源性进步,更没有触及、颠覆 “成绩好才是真的好”等传统评价机制。

  基层学校推荐“成绩好者”实属无奈,因为北大要对这些学生进行素质考核,如果成绩差的话,这些被推荐者很容易在自主招生考试中被淘汰。北大教授孙东东对推荐标准直言其说, “成绩不好我们能要吗? ”孙东东表示,什么是偏才、怪才,要考核的时候来认定。不过,一个基准是,偏才、怪才都是要适合在北大学习、深造、发展的人才。他说:“一个学生晚礼服做得特别好,那应该推荐到服装学院;学习成绩一塌糊涂,但单簧管吹得特别好,那北大也不能要,应该推荐到音乐学院去。 ”媒体、公众和推荐程序,显然都被北大忽悠了。“狡猾的北大”只不过将改革的皮球踢给了中学而已。

  我总觉得,作为享受着国家优质教育资源的北大清华,因为是国人心中最神圣的教育殿堂,就不能将自己等同于一般大学,而应该将自己看作是大学精神、改革先锋的代言人。因为身份特殊,其他高校无法进行的改革,它们应该大胆改革,为高教发展提供进步蓝本、改革经验。这一点,可以在老北大身上找到影子,作为蔡元培的嫡传弟子,蒋梦麟在1923年12月17日的北大纪念会上,以总务长兼代理校长的身份发表标题为《北大之精神》的演讲,其中阐述的正是蔡元培校长所确立的北大精神:“第一,本校具有大度包容的精神。……个人如此,机关亦如此。凡一个机关只能容一派的人,或一种思想的,到底必因环境变迁而死。即使苟延残喘,窄而陋的学术机关,于社会决无甚贡献。虽不死,犹如死了的一般。本校自蔡先生长校以来,七八年间这个‘容’字,已在本校的肥土之中,根深蒂固了。故本校内各派别均能互相容受。平时于讲堂之内,会议席之上,作剧烈的辩驳和争论,一至患难的时候,便共力合作。这是已屡经试验的了。”这才是北大的精神本色所在,也才是作为精神领袖的北大应该承担的精神责任和改革胆略。

  校长推荐制明明是为了挖掘偏才怪才,可北大竟仍将成绩放在第一位,将教育难题绕过去,避而不谈,避重就轻。虽然此举是为了化解舆论焦点,可总觉得与北大博大精深的大学精神有点背离。中国第一流的高等学府还不敢“吃蟹”,在教育改革中畏手畏脚,战战兢兢,裹足不前,深陷在“教育老好好思想”中沾沾自喜,自娱自乐,甚至不惜浪费国家教育资源进行“瞎子点灯白费蜡式的改革”,北大的胸怀都容不下偏才怪才。其他大学就更不敢奢望了。 “老北大精神”早已经沉睡在历史古迹中,不会再苏醒,更难以复制和复活。

  我们不指望任何一项改革的立竿见影,因为那不符合辩证法,但我们要反对胆小怕事的教育改革,甚至是多此一举的改革。这种“改革老好好”说得更深入一点,就是不负责任,就是教育责任的淡化,不是老百姓希望的教育家办学。

  北大应有引领“不拘一格降人才”等人才新观念的改革勇气和胆略,容纳、接受偏才怪才,以校长推荐制为契机,发起一场更新观念、破旧立新的人才观念大改革,将偏才纳入我们的人才范畴,这样的举措真的不能再耽误了!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