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百家讲坛》如何成了说书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10:26  国际在线

  作者:朱四倍

  

《百家讲坛》如何成了说书场

  曾仕强开讲《易经》奥秘

  最近,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曾仕强先生在《百家讲坛》上开讲“《易经》的奥秘”,媒体上出现了一些话语波澜。有人批评曾先生根本不懂《易经》,只是信口开河,近乎坊间说书。但也有人认为:“《百家讲坛》成‘说书场’有何不可”。(12月2日 《天天新报》)

  “《百家讲坛》成‘说书场’有何不可”,看似新颖,实则在笔者看来并非如此,更象是为《百家讲坛》唱起了挽歌。因为这是站在《百家讲坛》立场上的自说自话,完全把《百家讲坛》的受众放在一边或者有意忽视的“想象”。道理很简单:成了“说书场”的《百家讲坛》还是原来的《百家讲坛》吗?还是公众期待的《百家讲坛》吗?离开了公众的需要,离开了公众的需求,简单地把《百家讲坛》“偷梁换柱”为“说书场”,是否考虑了公众的感受呢?是否是尊重观众意愿的选择呢?

  如此以来,笔者以为,这与其是对《百家讲坛》和曾仕强先生的辩护与声援,不如说一下子戳到了《百家讲坛》及主讲者的软肋所在:越来越脱离观众,越来越成为孤芳自赏的“把玩”。进一步说,这决非是一种褒扬,更不是值得追求的方向,而是《百家讲坛》越来越没落,甚至是自甘堕落的表征,简单地说就是,《百家讲坛》开始大步进入“死亡时间”,并且这种趋势似乎无可挽救。

  我们还可以发现,在《百家讲坛》上,作为作家的刘心武,不说自己是讲故事,却标榜所谓的秦学,作为学者的易中天则并不在意学术性探讨,而是热衷于讲故事。公众以为自己听到了很有学术价值的言论,学术界则又斥之为毫无学术性的戏说。

  事实上,《百家讲坛》“说书场化”的说法并非今日才出现的。此前,何三坡先生就指出,“百家讲坛就是个说书的场子,能在这样一个场子讲课的人在中国何只万千。”而作家阿来拒绝《百家讲坛》节目组后说,“我又不是讲评书的,何况真正评书讲得好的也不只是讲故事。”这样的见解,在笔者看来,足以推翻“说书场”是《百家讲坛》值得追求的发展方向的说法。

  “说书场”之说背离了《百家讲坛》的宗旨:“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公众的意志就成了被“蹂躏”的对象,所谓为受众服务的说法就成了自欺欺人的“空话”。

  笔者并不主张对《百家讲坛》的主讲人进行讽刺挖苦,因为主讲人和节目从本质上说是两码事,更何况,社会既需要甘坐冷板凳的书斋式学者“为往圣继绝学”,也需要亲近大众的明星化学者“为生民立命”。但我们要明白,那些是浮华,那些是精华,那些是垃圾,那些是沉淀,正如学者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指出的那样:“浮在表面的是持续三四年的一些生活习惯与思想感情;这是流行的风气,暂时的东西。”因此,万不能对一种明明是堕落的事实进行“新生事物式”的辩护,这不但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抽空,也是一种危险的遮蔽。当我们不以丑为丑,而把丑称为美时,堕落的难道仅仅是《白家讲坛》吗?

  当下时代,所谓娱乐至死,或是娱乐到死。或是因为娱乐,所以死了。当《百家讲坛》变成了个人与团体的名利场,当其过分追求娱乐、摒弃思想时,能不死吗?此时此刻,我们有必要再给他一层华丽的包装——“现代说书”吗?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