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沪上发现首块“后土之神”石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12:51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祝玲 报道

  昨日,青浦区一块民国年间的石碑由上海历史博物馆带回收藏,这是上海首次发现的刻有 “后土之神”的石碑。

  在此之前,这块长约一米多的石刻一直散落在乡间田头,当地村民们每天来往于此,却无人注意。几天前,一名文物爱好者“驿江南”发现了它。经热心市民的呼吁,最终这块石刻有了归宿。

  昨日,上海历史博物馆专家同时还确定了另两块清代石碑的研究价值,由于石碑用作乡间水沟津梁,并且体积较大,不易挪取,将择日搬离。

  石碑正面朝下得以保存

  “驿江南”是一名文物爱好者,闲来他总喜欢背着相机到一些不为人们所注意的街头巷尾或是田间地头,寻找这个城市少为人知的记忆。

  几天前,“驿江南”行走青浦乡间,见一块青石有点特别,便仔细揣摩起来。周围杂草丛生,水沟纵横,青石作为水沟上的“桥梁”,供村民往来。石面为青色,无奇异之处,俯下身来,才可见另一面布着密密麻麻的文字。

  凭着经验,“驿江南”判断这不是一块普通的青石。回市区后,“驿江南”将拍摄的照片发送到文物爱好者平时交流的论坛,请大家帮忙鉴定。照片引起同是文物爱好者的“渔民”的注意,“渔民”立即与上海历史博物馆专家取得联系,并初步判断这是一块有研究价值的石碑。

  此字样石碑属首次发现

  昨日上午,“驿江南”和“渔民”会同上海历史博物馆两名专家一起来到青浦重固镇石碑所在地。确定了石碑的研究价值后,博物馆专家按照文物搜集的相关规定,带走了这块石碑,并将之收藏于历史博物馆。

  经博物馆专家王毅副研究员仔细辨认,石碑上写着“后土之神”的字样。王毅说,这对研究上海的风俗文化有一定的作用,它也是上海历史博物馆收藏的首块“后土之神”石碑。

  上海地方史专家薛理勇表示,上海过去土地庙数量众多,关于“后土之神”的牌位并不少见,但以石碑形式出现却未曾见过,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另两块石碑将择日收藏

  昨日同时发现的还有一块合葬墓碑,碑上写着“皇清恩赉八品邵宏德……”为6位书生的合葬墓碑。碑为清代所立,具体时间不详,约人高,同样置于田间,用作跨水沟之桥梁。

  另一块“禁约碑”上刻有“江南松江府娄县正堂加三级记录三次郑郑陈为环碑禁等”字样,洋洋洒洒千余字,其中百余字遭磨损模糊不清,落款为“乾隆贰拾年”。碑高约163厘米,宽约75.5厘米,厚约22厘米。

  由于两块石碑体积庞大,难以搬移,博物馆将择日进行收藏。王毅副研究员说,目前正在进行第三次文物普查,若市民发现身边有类似的文物,可与上海历史博物馆取得联系。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