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减排不逊色 能成为大会赢家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12:52  新闻晚报

  

中国减排不逊色能成为大会赢家

  开往哥本哈根的“气候快车”车厢上,印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宣传海报

  

中国减排不逊色能成为大会赢家

  本报特派记者 王兴栋从丹麦哥本哈根发回报道

  

中国减排不逊色能成为大会赢家

  哥本哈根被称为“自行车之都”,满城随处可见骑自行车出行的市民

  

中国减排不逊色能成为大会赢家

  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一处广场上,艺术家正在创作一座北极熊冰雕,提醒人们关注全球变暖 新华社发

  ■大会重要日程

  12月7日开幕式12月7日京都议定书缔约方大会12月10日-11日非正式团体会议12月17日国家发言、高级别会议12月18日结束:通过决定和结论

  发展中国家组“统一战线”中国做好迎战准备

  □章磊 晚报综合报道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7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贝拉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据统计,此次会议将有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其中仅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就超过100人,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总理温家宝。因此,会议期间的首脑级会晤尤其引人注目。会议的主要目标是商讨《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结束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

  作为全球减排谈判方面的主要角色之一,中国在这次会议上的作用备受关注。会议召开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经济体相继公布了减排目标。但是,美国、欧盟和日本仍对中国的减排目标心怀不满。三方预计将在大会上要求中国进一步增加减排。

  而中外专家认为,中国已经作出了足够的努力,也将在本次大会中发挥积极作用,而发达国家则应该承担起更多减排责任。

  中国减排不逊任何国家

  中国上个月26日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从1990年到2005年期间,中国在环保减排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能源效率提高了47个百分点。取得这个成绩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中国取消了大量小规模、操作方式陈旧的钢铁厂。

  此外,据中国气候问题专家何建坤介绍,过去几年间,中国关闭了许多小规模的火力发电站,提高了中国整体的火力发电能效水平,而且已经超过美国。

  何建坤还介绍说,中国的风力发电能力在过去3年间每年都能翻一番。作为减排计划中的一部分,中国政府还计划在2020年前种植600亿棵树。

  中国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于庆泰指出:“就从政策力度和实际成果方面,中国在减排问题上完全不逊色于任何国家。 ”

  美欧日施压中国增加减排

  然而,美国、欧盟及其他发达国家仍然对中国的减排目标心存不满。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将在气候大会上承受极其巨大的压力。虽然中国已经正式公布了自己的减排目标,但是,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仍然很可能会在会议上向中国施压,要求中国增加减排。另据美国彭博新闻社报道,日本也将在大会上敦促中国进一步减排。

  实际上,在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立的原则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要求发达国家承担明确大幅减排义务,同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但长期以来,不少发达国家拒绝履行减排义务,同时以各种借口拒绝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

  为了捍卫自己的正当利益,上月27日,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四国在北京开会,协调立场。会后声明称,与会各方就谈判中有关重大问题形成了一致看法,坚持《京都议定书》的减排框架应继续有效,即发达国必须先负起主要责任,要求发达国承担下一阶段减排指标。

  有关专家评论说,这是发展中国家首次就气候谈判达成 “统一战线”,力压西方施压。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也在报道中称,北京已经做好了在这场全球富国和穷国之间的战争中迎战的准备。

  中国将成为大会的赢家

  专家表示,中国此次正式表态是迄今为止对哥本哈根会议最大的推动。英国路透社评论说,来自中国的这一坚定承诺有助于哥本哈根大会达成协议。

  哥本哈根大学中国问题研究教授约恩·德尔曼认为,中国政府在减排方面做出的实际努力和新近宣布的目标,让中国在这次大会上处于一个 “独特而合宜的位置”。德尔曼说,“如果中国领导人坚决有效使用掌握的话语权,那么中国将成为这次气候变化大会的赢家,无论最终的谈判结果如何。如果谈判失败,发达国家应承担主要责任;而如果谈判取得积极性成果,中国在其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记者手记

  哥城无处不环保

  □晚报记者 王兴栋 发自哥本哈根

  当地时间6日晚10时,记者转机抵达哥本哈根。第一眼看到这座城市,就是“哥城无处不环保”呀。

  一进入机场,第一感觉就是整个机场比较暗,完全不像其他很多大城市的机场那样灯火辉煌。一问机场工作人员才知道,机场本身也在节能环保方面大下功夫,希望2012年之前能将机场的电能消耗量减少10%,这样的话每年能少排放5000吨二氧化碳。机场还有一个口号,就是“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内部的灯会尽量熄灭”。在候机大厅里,各种视频广告以及其它LED显示屏都受到严格限制,很少见到,整个机场因此也安静不少。此外,机场内部以及前往市中心的路上有关气候变化的公益宣传广告随处可见,一些地铁轻轨列车的车身也印满宣传广告。

  在坐公车去酒店的路上,记者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哥本哈根的公共交通比较贵,从机场坐轻轨到市中心,一共也就七八站路,但票价折合人民币接近50元。而如果坐出租车,同程的价格大概是轻轨的5倍,这个比例和上海相比,显得似乎坐出租车更便宜。难道丹麦政府鼓励民众打的?问起一同坐轻轨的丹麦人,他们解释说,哥本哈根的公共交通费用确实挺贵,不过这不是鼓励人们开车或打的,而是鼓励民众骑自行车,这种出行方式更环保。难怪哥本哈根被称为“自行车之都”,一出地铁口,就看到外面停了很多自行车。

  满眼关于气候大会的宣传广告上,记者印象最深的,就是“hopenhagen”的概念,即将哥本哈根英文的第一个字母改成H,前四个字母合在一起是英文的“希望”,表明哥本哈根是绿色希望之城。真心希望,这次哥本哈根会议,能给气候问题的解决带来曙光。

  本报记者专访联合国副秘书长——

  哥本哈根大会必须达成新协议

  ■采访对象:联合国负责环境事务的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齐姆·施泰纳(Achim Steiner)□晚报记者 王兴栋 发自哥本哈根

  本次联合国气候会议被看成是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大会是否会达成一份新的气候协议?如果能达成协议,那么协议的关键点会有哪些?哥本哈根会议为什么不能开得更加环保、更有创意?本报记者经多次联络终于采访到联合国负责环境事务的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齐姆·施泰纳(Achim Steiner),他向我们详细解读了上述系列问题。

  全球变暖不是虚构的作品

  记者:您看过当下最热门的美国大片《2012》吗?这部电影如此流行是不是也是因为人们对于气候变暖比较担心?或者说这部电影其实是对人类的一个警告,警告人们破坏环境的后果会非常严重。

  施泰纳:人类总会对于灾难性题材的电影相当着迷,《2012》只是这种文化传统的一部分而已。但在现实生活中,全球变暖不是虚构的作品,而是在全世界各地已经展现出来的现实。我们不需要一部电影来警告人类有关气候变化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我们有各种基于科学的评估,比如有关气候问题的政府间委员会的评估以及联合国环境保护署和世界气象组织的评估,我们也能亲眼看到气候变化带来的活生生的影响,喜马拉雅山的冰川在融化,欧洲比利牛斯山的冰川也在消融,此外在非洲这样的大陆我们看到干旱和洪涝灾害更加频繁地发生。

  记者:前不久英国一家有关气候变化问题的权威研究机构的数据库遭黑客攻击,一些泄露出来的资料称科学家人为夸大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并认为人类在导致全球变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对此您的看法是什么?

  施泰纳:总有一些仍然相信世界是平的,也总有一些人因为意识形态或者其它各种原因还不准备接受全世界研究人员整理收集到的科学证据。现在的争论不在于气候变化是否正在发生,而是在于国际社会是否能够一劳永逸地应对这个挑战,而且是带有必要的急迫性来应对这个挑战。

  至少须达成一份有约束力协议

  记者:现在很多人对于哥本哈根会议能否达成一份协议持怀疑态度。如何才能达成一份能够取代《京都议定书》的新的气候协议?难道仅仅是需要美国作出让步就可以了吗?奥巴马总统已经宣布了美国的减排计划,也就是202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17%左右,这个幅度还差多远?

  施泰纳:本次哥本哈根会议最好的结果当然是达成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但是如果无法达成的话,那么至少必须达成一份有政治约束力的协议,然后在2010年再达成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由于现在大气中的大部分温室气体都是发达经济体之前排放的,因此他们必须首先减排并以最快的速度采取行动。但哥本哈根会议也必须考虑将来的排放,将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如何以一种“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来处理必须在哥本哈根会议中达成协议。

  美国宣布减排的决定当然是值得欢迎的,其它一些国家如中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和墨西哥的自愿减排措施同样值得欢迎。但美国的减排力度够吗?当然不够。不过全世界可能会因此而更接近于达成一份有意义的、实质性的协议。

  新协议必须包含有三个关键点

  记者:哥本哈根会议如果能达成一份具有法律约束性的协议,你觉得协议具体内容将会是怎样的?

  施泰纳:在哥本哈根达成一个变革性的、决定性的协议一方面需要反映科学事实,也就是必须包含有减排的内容,减排的幅度必须保证到2050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小于2摄氏度,这样的升幅才是安全的。

  另一方面,协议的内容还必须包括有关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以应对气候变化的条款,同时发达国家还必须帮助发展中国家能够以一种低碳的方式来发展经济,这也就是发达国家应该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

  第三,协议还必须意识到一些生态系统比如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因此哥本哈根会议必须为一些发展中经济体提供资金来保护森林不被砍伐,认可这种保护本身是有经济价值的,必须获得经济补偿。

  要养活更多人须解决浪费问题

  记者:世界人口在持续增长,或许会突破100亿。世界上很多人都梦想着美国式的生活方式,住大房子,开汽车,吃大量肉制品。但美国式的生活其实相当不环保,住大房子、开车以及多吃肉都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并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如何在过上更好生活和减排之间达成平衡?中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是不是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提出一个科学生活观?

  施泰纳:人类有能力在过上高质量生活与减排之间达成平衡,这需要我们过度到一种低碳、资源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而在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当中自然资源的利用将成为主流经济学和市场定价的核心部分。而不论在世界什么地方我们都会发现现有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助长了能源的浪费,同时一些其它的资源如渔业资源和土地的使用也相当浪费。我能肯定的是如果我们能够解决浪费的问题那么整个地球在2050年的时候养活90亿人口没问题。

  回应会议本身不环保的质疑

  记者:对于会议本身,有报道称下周将有来自192个国家的16500多名代表汇集哥本哈根,两周的会议将会排放41000吨二氧化碳,相当于北非国家摩洛哥2006年的排放总量。此外,组织方还将铺设总长约900公里的电缆线来供会议本身以及报道会议的记者使用。你觉得会议以如此方式来办是不是很不环保?

  施泰纳:会议的组织方会尽可能采取措施来让会议本身更加环保,当然也可以召开视频会议来避免你说的问题,但我不认为这么重要的决定仅仅可以通过视频会议就能达成,面对面的交流非常有必要。

  气候会议为何不开得更有创意

  记者:这次气候会议为什么选择在哥本哈根举行?我们看到一些国家为了表达对气候变暖的关注采取了比较有创意的会议形式,如马尔代夫在海底召开内阁会议。我们为什么不选择一个受全球变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来召开这样的会议?

  施泰纳:这样的想法很好,人们可能会想到2006年在肯尼亚内罗毕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不过,大众媒体如电视、广播、网络和报纸已经将那些受气候变暖影响最大的国家的情况带到了我们面前,我们不用出门都能知道这些国家如马尔代夫、孟加拉国和越南等如何遭到气候变暖带来的灾难的肆虐。

  丹麦其实是一个向低碳经济成功转型国家的经典案例,丹麦的成功故事也表明一个经济体在向低碳模式转型时能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并产生经济价值。丹麦是使用风能的先驱,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丹麦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几乎没有向大气层多排放哪怕一公斤二氧化碳。

  全球变暖我们都是输家

  记者:有时候我看到一些报道会觉得很讽刺,比如说前不久人们热议的北极冰由于全球变暖在夏季会完全融化,一些北极周边国家因此都想着怎么样能在北极开发中占得先机,如开发北极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还有开通北极航道。这让很多人觉得气候变暖似乎也不是什么坏事,真的有人能从气候变暖中获益吗?

  施泰纳:这的确是相当讽刺。但科学事实强烈地显示出如果全球变暖还有什么赢家的话那也是寥寥无几。我们都会成为输家。如果放任全球变暖而不采取行动的话,那么因为全球变暖而导致的各种自然灾害会更加频繁地发生,而且灾难的强度会越来越严重,其带来的损失会达到全球GDP的5%,甚至可能高达20%(也就是3万亿美元至10万亿美元左右)。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