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重温那些消失的“老闵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12:53  新闻晚报

  □记者 冯兰蔺

  晚报讯 1986年的闵行是怎样的?已消失的国宾礼品马桥“广漆罩篮”又是啥模样?最近出版的 《上海闵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会告诉你。欢迎有兴趣的单位或者市民,致电索书。

  在《图典》的《建筑雕刻技艺》分类中,一张精美的仪门楼雕花图片颇为抢眼。图片说明显示,这是莘庄一处叫“戚家湾”的地方。

  闵行区非遗中心有关人士说,昔日戚家湾在今天沪杭高速公路莘庄段附近,当地曾有不少兼具历史、审美价值的老建筑,可惜在文革时期陆续被破坏,现已经荡然无存。

  另一幅浦江地区“裕伯题桥”照片更是宝贵,这座古桥由上海城隍秦裕伯题写桥名,流传至今的闵行“题桥”地名即由此而来。上世纪60年代,古桥被拆除,此图成为最后的背影。

  《图典》收集不少昔日相当普遍,如今消失的传统文化或生活场景。如马桥的“广漆罩篮”,既是过去当地农民喜爱的生活用品,也是大名鼎鼎的国宾礼品。现在这种竹编、上漆的篮子已销声匿迹。读者能借助《图典》重温早年马桥作坊制作“广漆罩篮”的景象。

  像塘湾“打虎舞”、七宝“茶担舞”、华漕“一任官”、颛桥“舞钢叉”等民间传统文艺形式,亦在《图典》里一一再现。此外,它还首次正式对外公布1986年开展全国民间文艺调查时,记录下的有关闵行的大量资料。

  《图典》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闵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辑。目前,正向各社区文化中心、社区学校免费赠阅。有关人士说,欢迎有兴趣的单位或市民,致电54958059索书。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