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学生为古镇重焕生机献“金点子”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12:53  新闻晚报

  

中学生为古镇重焕生机献“金点子”

  学生走访江湾镇古刹名寺

  □晚报记者 钱钰 报道 摄影 陈焕联

  为江湾镇绘制 “旅游一号线”地图、探访“中医之乡”的前世今生、为濒临失传的江湾编结寻找新的生存之路……记者获悉,复兴高中学生联手虹口区6所学校的中学生,深入社区近一年,开展了一项特别研究,8个课题聚焦江湾镇乡土文化资源的探究,为古镇重焕生机献出“金点子”。日前,调研已结出硕果,部分点子已被当地政府部门采纳。

  为古镇绘制旅游地图

  江湾镇过去曾是一个热闹的交通枢纽,一个拥有深厚历史底蕴、柔情似水的江南古镇,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为了不让千年古镇一步步从人们的眼前消失,《江湾旅游一号线》课题组长复兴高中高三学生叶佳雯和她的小组决定将“旅游业”作为突破口。

  于是,他们利用节假日,骑着自行车,跑遍了整个江湾镇,走访了景德观、关帝庙到观音阁、圭星阁等古刹名寺。课题组提出,江湾镇的旅游宜以“一日游、半日游”为主,价格不宜过高,要适应中低收入群体和学生客流的需要。他们还提出,古镇旅游不妨与多伦路文化街联手,推出“老上海一日游”旅游套餐。

  “目前,我们依照江湾镇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两条短途旅游线路。 ”叶佳雯告诉记者,一条是面向老年人群体的路线,主要以寺庙景点为主;另一条是集合爱国主义教育景点,面向学生开发的线路。课题组的“地理达人”王杨同学还打算将镇上的这些景点“串”起来,绘制一本《江湾镇旅游一号线地图》,“希望通过旅游将古镇发展再一次带动起来。 ”

  为江湾编结寻找新出路

  “江湾编结曾是古镇一项繁荣的民间艺术,如今镇上的人却对它知之甚少。”另一课题组成员复兴高中学生诸壬卿告诉记者,他们通过走访江湾老人了解到,目前,只有镇上一些上了年纪的妇女娴熟此艺,而她们的编结织物几乎没有市场,年轻人对此更不感兴趣。 “作为生活在江湾镇的一份子,我们非常希望能为江湾编结找到新的生存之路。 ”

  小诸说,目前,该课题组仍在调研中,他们设想能在镇上的某个社区中,集结一批能工巧匠成立 “江湾编结社”,向市民推广这项技艺,制作成品销售,以产生经济效益。课题组还建议,不妨在学生劳技课中增加“江湾编结”的内容,让这项民间艺术瑰宝“后继有人”。

  除了以上两个课题,中学生们还探访了素有“中医之乡”之称的古镇的中医发展情况;寻找消失的记忆——淞沪铁路;考察江湾镇地区寺庙的保留现状及意义等。

  部分金点子已开始实施

  “我们希望从孩子们生活的环境入手,结合社会生活选择课题,让中学的教育与社会接轨。 ”复兴高中副校长陆磐良告诉记者,学校希望开展探究学习,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参观的浅层面,而必须有一个联系社会的载体。

  “整个探究过程中,教会学生利用课堂的学科知识去解决课堂外的问题。 ”陆校长说,尽管孩子们的想法还不够成熟,但能够为古镇的新发展“献计献策”,能进一步增强他们身为古镇一份子的责任意识。

  “学生提出的‘金点子’跟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社区方面也已开始行动。”江湾镇社区党工委副书记宣宝生举例说,如设计旅游路线,最近,他们也正在改造淞沪铁路江湾站,将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明年还将对万安路东段进行改造,完善旅游硬件设施,“届时,我们也会请同学们一起来出谋划策。 ”

  据悉,虹口区有关部门将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和教师撰写乡土文化资源探究性校本课程,并将作为虹口区中学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