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拿出诚意、弥合分歧才能拯救我们共同的“家园”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14:27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报道:《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近百位世界各国领导人出席大会。有关专家认为,为达成一份具有约束力的国际协议,有关各方都要拿出充分的政治诚意,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

  《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12年即将到期。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确定全球第二承诺期(2012年到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的安排。《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瓦多尔·德·博埃尔近日说,在哥本哈根“可以”而且“必须”达成一个新协议,包括:发达国家到2020年的中期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根据自身能力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减缓气候变化的短期和长期资金和技术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迎女士认为,公平合理地解决减排的目标和资金问题是本次会议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她说:“减排是有成本的,而现在在减排目标和资金义务方面,各国存在立场的严重分歧,主要还是减排的成本由谁来承担的问题,如何公平的分配。我们期望哥本哈根能达成一个公平、有效的国际气候制度安排。”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估计,发达国家需要到2020年前,在1990年排放量基础上减排25%至40%,才能避免给世界带来灾难性影响。发展中国家据此要求发达国家到2020年应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40%。但美国日前宣布的减排目标,仅比2005年减排17%,换算成1990年基准,实际上只减排4%;日本虽提出25%的减排目标,却同时要求所有主要排放国都参与减排,与联合国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相悖。即使是对气候谈判最积极的欧盟,也只承诺20%到30%的减排目标。

  对此,陈迎女士说,“巴厘路线图”的规定对于发达国家的规定和对发展中国家的规定是有区别的,发达国家要承担的是定量的减排义务,而且是大幅度的减排,而发展中国家要采取适合国情的减排行动,这是有本质区别的。

  陈迎女士说:“在当前全球的能源体系还主要依靠化石能源的现状下,对发展权的限制就会限制未来的经济发展。对于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如果过早的或者过多地承诺与自身发展水平不适应的减排义务,这个经济代价是不可承受的。”

  除了减排幅度,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应对气候气化所需资金和技术援助方面始终没有给出具体承诺,双方在这一问题上同样分歧明显。据测算,发展中国家需要在2020年前每年获得100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用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另外,本次大会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国际社会应如何通过技术转让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朝着低排放、低消耗的绿色经济方向转变。陈迎女士认为,技术合作已经迫在眉睫。她说:“低碳技术的发展对于温室气体的减排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大多数技术还是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实现全球的减排已经非常紧迫了,靠发展中国家开发技术远远不能适应紧迫形势,在低碳技术领域合作和转让非常迫切。”

  以中印等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正为减排作出积极努力。12月3日,印度宣布了减排目标: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20%到25%。此前,中国政府已公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从长远来看,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从中获益。从这个角度来说,减排和发展是可以共赢的。中国社科院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主任齐建国先生说:“发达国家重点是(研发)应对气候变暖的各种新产业的技术、节能的技术。发展中国家在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方面做更多的工作。总的来讲,就是必须通过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对于会议是否能达成有约束力的协议,现在还难以预测,但是各国是否能够切实合作,的确将决定人类的未来。可持续发展研究专家陈迎女士说:“我们不能期望这一次会议能解决一切问题,但它是整个国际气候谈判进程中的里程碑,所以哥本哈根会议还是能达成一定结果的,最有可能的是国际气候制度的一个框架性的文件,一个基于政治共识的框架性的文件,其中一些技术细节恐怕不会在这次会议解决,而需要后续的谈判来逐渐完善。”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