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加坡乐龄人士走进学堂挑战华语 儿孙共享乐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14:50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2月7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对在新加坡的陈爱文夫妇来说,每天的晚餐时间都是“讲华语”时间。但他们并不是为了正在念小学的孙女们制造学习华语的机会,而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华语程度,完成“YAH!快乐学堂”的课程。

  71岁的陈爱文和他64岁的妻子陈英娇小时候受英文教育,退休前在小学教了30多年英文的陈英娇,更难以用华语表达。

  陈爱文说,他一直遗憾没有从小掌握好华语,因此在知道“快乐学堂”允许只会听、但华语会话和书写能力较弱的人参加时,他马上和妻子一起报名。

  陈爱文说:“小时候我只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学了点华文,学的都是些基本的词句如‘小狗叫、小猫跳’。”

  陈英娇则表示,父母亲当年认为学英文比较容易找工作,因此把孩子送到英文源流学校。

  陈爱文夫妇和另196名乐龄学生在完成100小时的学习后,在新加坡第五届“YAH!快乐学堂”的毕业典礼上领取他们的终身学习证书。

  课程也让陈爱文夫妇有更多机会一起外出和联络感情。

  陈爱文说:“以前我们通常只是在一起看电视,不过现在,我们不只一起去上课,也一起学习,在取笑彼此的错误中找到不一样的乐趣。”

  在这段学习过程中得到乐趣的不只是陈爱文夫妇,他们的子女和孙女每晚和他们一起共进晚餐时,也经常被两老的“牙牙学语”逗得笑呵呵。

  儿子陈双兴说:“我们家里本来是讲英语的,一方面是因为爸爸妈妈的华语不好,不过,现在每天到了吃饭时候,大家都尽量用华语交谈,孩子们也从取笑他们的发音中多接触到华语。”

  “快乐学堂”的课程通过小组分享、小组服务计划和专业导师授课,学习的范围包括了老年生理与心理、家庭关系、沟通技巧、社交网络、死亡与失落等课题。

  对这群年长学员来说,完成课程不只一圆他们戴方帽的心愿,更是他们勇于接受挑战的一项肯定。

  毕业生黄木福在代表全体毕业生致辞时说:“贫困儿女早当家,我们多数生长在贫困的年代,‘快乐学堂’的课程给了我们重温上学堂的乐趣。”

  新移民谢就斌随着女儿在新加坡定居后,也过来帮忙照顾外孙。他除了从课堂中学到新知识,也借此融入本地学员的社交圈子。

  专门为50岁以上乐龄者开办课程的“快乐学堂”,至今已走过4个年头,培养了13届共1038名学员。(林妙娜)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