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喝水也会得癌症吗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16:15  北京晚报

  云无心

  关于饮用水中的溴酸盐超标的话题无疑集成了热门话题的若干关键词——饮用水、癌症、行业黑幕、主管部门不作为等等,所以有文章惊呼“饮用水中的溴酸盐在慢慢杀人”。那么,这个“溴酸盐”到底有多“毒”呢?

  自然的水中几乎没有溴酸盐,但是有一些以其他状态存在的溴元素。在现代饮用水处理中,通常要进行杀菌处理,让细菌含量降到某个规定值以下。对于瓶装水来说,杀菌步骤就更为重要。试想,瓶装水可能存放很长时间才被消费,如果没有经过杀菌处理,时间一长,瓶装水就成了一瓶细菌培养液了。多年来,人们用漂白粉杀菌。漂白粉含氯,其杀菌后的副产物也因此饱受质疑。人们一直致力于寻找其他的杀菌方式,臭氧杀菌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臭氧是一种氧化性能极高的活性氧,杀菌效果很出色。但是,它也能够将水中的溴元素氧化成溴酸盐。这就是饮用水中的溴酸盐的来源。不难看出,饮用水中的溴酸盐,与水质(水中本来的溴含量)和处理过程(臭氧处理流程和用量)有关。水中的溴酸盐一旦产生,就很难除去。一般而言,臭氧处理的饮用水中的溴酸盐含量在每升几到几十微克的范围。

  溴酸盐对于人体是否有害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才得到重视。不过,迄今为止,研究都是停留在动物实验的水平。美国环保局和世界卫生组织分别对这些研究进行了总结,结论是没有足够证据证明溴酸盐对于人体的危害,但是有很多证据证明其对于动物的危害。所以,美国环保局和世卫组织把溴酸盐放在“可能的致癌物”类别里,而不是在“致癌物”类别里。基于动物实验的结果,研究工作者推测了溴酸盐对人体可能的危害。不同的研究论文所推测出的数据不完全一样,一般结论是如果每天饮用两升溴酸盐浓度在每升10微克左右的水,几十年下来,得癌症的概率会高十万分之几。

  目前认为溴酸盐的作用跟总量有关,也就是说重要的是日积月累吃进了多少溴酸盐,而不是喝的那瓶水中含有多少溴酸盐。但是溴酸盐毕竟对于人体没有什么好处,按照食品管理的通常原则,如果没有好处,那么只要怀疑有害,就要求其浓度越低越好。世界卫生组织最初推荐的控制含量是每升25微克,坚持喝这个浓度的水,几十年之后罹患癌症的概率会比别人高万分之一。美国环保局要求的浓度是每升10微克,而世界卫生组织也认为这个浓度在目前的饮用水处理中可以做到,检测手段也能够检测出来,于是把“推荐浓度”也降为了每升10微克。

  在饮用水的安全性问题中,最重要的是微生物污染和重金属污染。重金属离子的去除在技术上不难做到,也不易带来其他后果。但是任何杀死微生物的方式,都可能带来其他的后果。2007年Mutation Research上刊登了一篇综述,总结了过去三十年中各种饮用水杀菌方式所产生的副产物,总共有八十五种,其中有十一种在美国被列为受控指标。其他的七十四种未被列为监控指标,并不是因为无害,而是缺乏足够的数据来设定合理指标。

  溴酸盐不过是饮用水中若干种可能对人体有害的成分之一。因为目前没有发现它对于人体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们希望尽可能地降低它的含量。其实那些超过美国或者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几倍的含量,并不比质量不好的空气和许多传统食物中的致癌物给人体增加的癌症发生风险更高。出于减少一切健康风险的考虑,要求饮用水中尽可能降低溴酸盐含量本身无可厚非,但是把风险大小简单化成“有”还是“没有”,并且用一些耸人听闻、悲天悯人的说法来吸引眼球,只能是误导公众。 (23)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