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政府“小财政”民生“大手笔”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8日03:41  大众网-大众日报

  一年可用财力 7.5 亿元,却拿出4 亿多元投入民生。惠民县坚持财政支出的“民生方向”,凭借全市倒数的财政收入实现多项民生政策的率先覆盖,切实加大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力度,多项民生指标实现全市率先,用“小财政”构筑起了“大民生”。

  发展见效慢的基础设施,或者把用于发展产业项目的钱用于农村低保,这些对地方政府来说,可能会延缓经济发展的速度,因而出不了什么“政绩”,似乎有些“划不来”;但是,惠民县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到:只有群众分享到发展成果,这样的发展才是真正的科学发展。

  惠民县56% 的财政收入都被用来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财政的口袋虽小,但是绝大多数用在了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

  淄角镇东马村的马本海老人,突发肠梗阻花去了大笔费用,但20 块钱的保险为他换回了35000多元的报销费用。2009年,惠民县已有53万多农民参合,参合率达到98.73% 。该县投资1473万元,建成了县疾控中心,完成对全县12 个乡镇的卫生院改造,确定各地定点医疗机构200处,基本完成了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截至今年10月份,共有192万人次享受到了新农合带来的9343万元补偿费用。像马本海老人这样的参合农民,虽然每人才出 20块钱,但各级财政要为他们每人再补贴80 元,仅此一项县财政一年就要支出424万元。

  财政的钱怎么花,为谁花,直接体现一级政府执政理念。护城河是环绕惠民县城中心的一条河流,过去由于缺乏治理,污水横流,垃圾遍地,一度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龙须沟”,严重影响周围百姓的生产生活。县里在财力极其紧张的情况下,下定决心,拿出8000多万元,彻底整治这块压在老百姓身上的“心病”。目前,古城公园、南护城河公园相继落成,过去的“龙须沟”变成了现在兼具水乡风情和商业旅游功能的标志性城市景观。

  扩大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覆盖面。该县筹措资金2317万元,将符合低保条件的22267名城乡居民全部纳入了低保范围,实现了农村低保面达到农村人口 2% 的目标。着力落实财政供养体制,确保供养资金足额到位,投资870 万元,新建维修敬老院 1379间,全县敬老院一半以上达到省两级以上标准,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了70% 以上。

  针对上学难问题,该县为全县6万多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课本费3000万元。投资3158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建设平安校园,消除了中小学危房面积 79600平方米,一举在全县范围消除了D 级危房。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农村教师工资全部纳入了县级财政预算,城区和农村义务阶段的学生上学全部免费。

  “给孩子买个书包就可以上学,交20块钱就不怕得大病,养猪还给买保险。”该县清河镇农民张传林谈起“两免一补”、合作医疗、母猪保险等接踵而至的惠民政策时感慨不已。

  该县积极实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和扶贫重点村建设等工程,送文化、送技能、发补贴。全县累计预算 400 万元专项安排农村电影放映、农村文化建设等新农村建设经费。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去年以来,按期兑付粮食直补、粮食综合直补、良种补贴等补助3500多万元。

  民生为大,民生为先。为提高基层群众的生活质量,去年以来,惠民县用于改善民生的财政投入达到5 亿多元。其中用于教育、卫生、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都翻了一番。根据财政预算,今年这个县还将把用于改善民生的投入提高到可用财力的64.3% ,让政府的“钱袋子”真正为民所有为民所享。( 耿军)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