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文化发展的观念更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8日04:16  荆楚网-湖北日报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记者曾祥惠 张云宽

  当前,正值“十一五”规划实施后期,又承接着“十二五”规划谋划前期,湖北文化强省建设,应有怎样的战略前瞻与展望?

  世事如棋局局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思想解放的深度,观念更新的广度,决定着湖北文化强省建设的力度。

  瞄准新的目标

  大自然青睐荆楚。万里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境,串起众多河流、湖泊,成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母亲河,孕育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历史厚待荆楚。在五千年文明进程中,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三国文化、首义文化的重要发生地,红色文化的富集地,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积淀厚重,文化人才荟萃,世人称羡。

  先人扮靓荆楚。楚地人杰地灵,诞生了屈原、陆羽、李时珍、张居正、王昭君等重要文化名人,出现过竟陵派、公安派等有重要影响的文化流派,武当山古建筑群、钟祥明显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全省文物古迹众多,2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争奇斗艳,民间文化丰富独特。

  时代造就荆楚。湖北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全国处于前列;报刊业在全国有相当影响,报纸总数居全国前列,期刊数居全国第三位,期发行量过百万份的报刊达到10个,被称为“湖北现象”;作家实力雄厚,问鼎国内所有文学大奖;文艺精品层出不穷,《家住长江边》等三台剧目摘得文华大奖,《王昭君》立于舞台不久,就亮相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出版产业各项增长指标稳居中部省份前列;

  搭建了武汉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第八届全国舞蹈大赛等国际性或全国性文化舞台;创造了基层文化站“以钱养事”运作新机制等。

  湖北的文化发展比较优势,有历史的沉淀,也有现实的追求。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现实着眼,做强做大湖北文化的比较优势,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个紧迫任务。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正在转暖,人们越发珍惜以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为重要标志的“绿色发展”成果。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充分发挥湖北的文化发展比较优势,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现实的湖北,有着明晰的发展思路:以改革的探索,承担武汉城市圈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以统筹、协调的行动,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以宽阔的视野,谋划建设长江中游产业发展经济带、城镇建设带和文明进步创建带。

  上述被简称为“两圈一带”的发展战略,是一个囊括湖北各个区域、集中湖北各种比较优势的明智选择。在这个发展战略中,理应包括文化建设的内容。我们的文化强省建设的目标,要与这个整体战略选择相对接;我们的文化强省建设的重点,要与这个战略选择的实施重点相融合;我们的文化强省建设的比较优势,要与这个战略选择的比较优势相促进。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应等量齐观。

  走在改革前列

  在当下的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公益性,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经营性并存。两个方面长期并存的局面,是文化建设面临的一个最大的现实。改革发展3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既要重视文化事业领域的改革,更要重视文化产业领域的改革,二者不可偏废。

  在当下的中国,区域竞争从经济领域向文化领域的转变,已越来越明显。哪个区域觉悟在先、行动在先,决定着哪个区域的竞争实力和地位。

  从文化事业改革的现实看,湖北面临着攻坚克难的艰巨任务。

  一方面,湖北历经多年的努力,确立了“以钱养事”的新机制,在一部分地区,成功剥离了依附于政府系列的部分文化机构和文化从业人员,化解了这些地区文化事业“有岗无经费、有事无人做”的难题;省和地方部分文艺院团树立了适应市场的新观念,创新了艺术生产、演出和营销方式,走出了娱乐社会、壮大自我的新路。另一方面,政府改变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发展方式,以“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为载体,制定规划,逐步推进,化解了一些地方文化事业“阵地少、场所缺”的难题。

  然而,文化事业发展的状态,与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要求,依然有着一定的距离。无论是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以钱养事”新机制的推行,还是文艺院团的改革、政府公益性事业的发展,都面临着发展不平衡、实施不持续、覆盖不广阔等方面的难题,有待我们认真分析、填平补齐、调整完善。可以说,政府引导下的文化事业发展的改革,有着进一步深化的紧迫需求。

  从文化产业改革的现实看,湖北必须进一步形成文化发展的产业化形态。

  只有我们认真审视,不难发现,文化建设本身,正在我省不少区域和经济领域,扮演着重要组成部分的角色。客观现实要求我们,必须自觉地将文化建设融入经济建设之中,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也同样需要用市场经济发展的指标进行考量。

  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看,统筹、协调文化产业发展改革,需要我们进一步树立有规划、有规律、有规模的文化产业发展观念,在产业谋划、项目引进、资源整合等方面,打破传统经济发展的模式,采用市场经济的方式和手段;在产业集群的培育方面,尤其要吸收工业、商业领域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以改革的途径,推动文化优势项目的集聚与发展。

  改革是发展的推动力,是发展的引擎。湖北文化强省建设,必须紧扣改革、依靠改革。

  奔向时代前沿

  在湖北文化强省建设中,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保持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从个别状态分析,我省文化强省建设中,正在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我们可以举例来看。当前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出现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在干部群众中产生一些新的理论需求,迫切需要研究与解答;在资讯传播手段日益发达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水平,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如何打破区域壁垒,集聚优势,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产品;如何推动文化骨干企业跨越式发展;如何克服观念及体制性障碍,将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入;如何进一步加大文化惠民工程的投入,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等等。

  诸如上述种种状态,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越来越成为文化强省建设中必须切实解决好、落实好的关键,越来越成为时代最前沿的文化发展现实。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需要我们更加自觉地用世界的眼光、创新的思维,寻求正确对待、稳妥处理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新方式和新路径。

  从宏观层面把握,我省文化强省建设中,有着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们可以分层来看。改革发展的成果让人民群众共享,理所当然包括文化发展的成果让人民群众共享。这就要求我们的文化建设,无论是公益性的文化事业,还是经营化的文化产业,都要立足于服务人民群众、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发展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说,文化发展的活力营造,是文化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进一步改革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绝不是权益之计。剖析我省一些区域一些领域的文化发展成功个案,真正而不是虚假,长期坚持而不是短时应景,体制、机制的适应性改变,焕发了文化发展的生机。从策略上看,文化发展的长远机制,是文化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培育文化发展的市场化氛围,运用政策、法律、金融等多面的手段,鼓励文化产业和企业参与区域、全国和世界范围的发展竞争,尊重成功与成就,宽容挫折和失败,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我们长期提倡、持之以恒。从长远来说,文化发展的竞争力培育,是文化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改革发展时代要求我们,文化强省建设要求我们,瞄准发展最新处,走在改革最前列,奔向时代最前沿。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