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明年经济重点:促转变增消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8日05:30  舜网-济南时报

  新华社北京12月7日专电 7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定下基调:在中国经济企稳向好之际,明年经济增长将重点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工夫”。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5日至7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出席会议。

  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深刻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主要任务。温家宝在讲话中全面总结了今年经济工作,阐述了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具体部署了明年经济工作。“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发展方式问题更加凸显出来。综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要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从今年“保增长”为首要任务,到明年“促转变”为发展重点,政策思路的调整凸显中国在应对危机中力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决心。

  ■宏观调控

  强调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连续性

  财政重点投向民生和社会事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要突出财政政策实施重点,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等方面和中小企业、居民消费、欠发达地区支持力度。要保持投资适度增长,重点用于完成在建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

  货币政策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要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把握好货币信贷增长速度,加大信贷政策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有效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保证重点建设项目贷款需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着力提高信贷质量和效益。要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引导和规范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专家解读:双政策不变但有微调

  “一方面国内外经济形势转好,另一方面回升的基础并不稳固。所以财政和货币政策不能有大的变化,但应做些微调,巩固经济回升势头,避免出现新的问题,重点支持结构调整。”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分析。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以财政政策为例,中央严控新增投资显示了加快结构调整的意图,下一步新增投资应重点用于在建项目。

  信贷政策也将重点向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转移。会议强调:明年要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把握好货币信贷增长速度”,显示出今年可能逼近10万亿元的信贷增长明年将会放缓脚步。“当前中国应防止因信贷过快增长引发通胀,从下一步信贷政策支持重点上,可以看出国家在关注通胀预期的同时,借助信贷工具调整经济结构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说。

  社科院蓝皮书乐观预测:2010年我国经济不会出现明显通胀

  明年我国GDP增长在9%左右

  据新华社北京12月7日电 中国社会科学院7日发布的《经济蓝皮书》预计,如果2010年世界金融危机不再严重恶化,国内不出现大范围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重大问题,GDP增长率将稳步回升到9%左右。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张涛博士指出,影响GDP动力有三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投资,2009年我国基本依靠投资拉动增长量,所以2009年预测的结果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率达到32%的水平。2010年,投资跟进工作会继续,但是投资的力度会有所减缓,但仍然保持着相对高位的水平,达到23%左右的投资增长速度。

  其次,是对于消费的预测。消费往往是经济繁荣的结果,而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对于2009年和2010年消费增长的情况,都是保持平稳的态势。

  再次,是对于外贸的形势。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最重要表现在外需的大幅度波动,所以2009年我国的进出口都出现了下滑态势,进口增长率在2009年的预测结果是负20%,出口增长率大概是负的19.5%。2010年随着全球经济回暖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我国的外贸情况有所改善。

  此外,蓝皮书还预测了,在需求总体平稳增长,而生产和供给能力充足的背景下,预计2010年我国经济不会出现明显通胀,CPI涨幅在3%以内。

  ■经济结构调整

  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

  解决农民工逐步到城镇就业和落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全方位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

  专家解读:城镇化是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动力

  城镇化在下一步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将扮演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角色。“城镇化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动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冯飞说,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有1000多万农民转化为城里人。

  冯飞认为,城镇户籍是享受教育、医疗、廉租房等城镇公共服务的前提。中央的重大举措,将使农民工在城乡之间的流动逐步稳定下来,为消费提供较大增长空间,并推动城乡差距问题的解决和维护社会稳定。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指出,城乡统筹发展是当前解决我国社会面临的根本矛盾的重要途径。

  从国情看,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在资源、土地方面更加宽松,也更有利于降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成本。

  ■扩大内需

  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

  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一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要保持政策连续性,进一步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继续实施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增加农机购置补贴。

  专家解读:扩大消费是抵御外部冲击必由之路

  “居民消费仍然不足,是我国经济最大的结构性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冯飞说,通过消费需求的扩大,提高抵御外部冲击能力,是我国这样人口超大规模的大国的必由之路。

  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祁京梅表示,在一系列刺激消费政策的带动下,今年我国居民消费增长迅速。但与3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相比,消费增速仍然相对较慢。

  祁京梅指出,明年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首先还是要加快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围绕着切实提高普通劳动者和中低收入阶层收入水平的中心进行调整,综合利用税收等经济杠杆,让这部分居民的生活有较大的改善。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由于国家的一系列扶持政策,明年农村消费将迎来收入与消费的双重增长效应,再加上政府出台的诸多利好农村消费的政策,预计明年农村消费还将继续向上。而城镇居民服务类消费的增长或许将成为楼市、车市消费以外的另一个惊喜。

  ■体制改革

  推进垄断性行业体制改革

  放宽市场准入,保护民间投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一是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深化资源价格和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扎实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二是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对经济服务功能。要加强金融监管机制建设,改善境外投资外汇管理和服务,继续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三是进一步优化所有制结构,完善市场竞争机制。要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垄断性行业体制改革。要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和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增加就业、发展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放宽市场准入,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

  专家解读:放宽市场准入增添发展动力

  经济企稳回升后,经济增长的动力亟待由政府投资向市场驱动转变。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必须进行相关领域改革。“小企业发展极为不足,是我国目前中等收入水平人口少、经济内生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说,我国目前每千人拥有企业11个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5个左右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25个左右的水平。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表示,关键是要对社会资本投资给予国民待遇。除法律特别规定的外,应允许社会资本以参股等方式进入金融、铁路、公路、航空、电信、电力以及城市供水等基础和垄断行业。

  资源价格和财税体制改革一直以来引人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深化资源价格和财税体制改革。现在是资源价格和财税体制改革的好时机。通过价格和财税杠杆,力促中国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组稿件均据新华社北京12月7日电)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