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社会地位低 经济待遇低 作品不能体现个人意志 辛劳得不到价值认可 戏剧作家越来越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8日07:10  大河网-大河报

  □赵凤兰

  “谨祝戏曲文学在历经西化、异质化以至边缘化的劫难后,收复失地,返本开新,重新成为一剧之本,亦使表演重新成为舞台中心,作家重新成为演员导师,中国戏曲重续千年香火!”在不久前常州举办的“首届编剧读书班”上,当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季国平念起剧作家王杰仁为某编剧论坛发去的一纸贺信时,所有与会人员无不为这位老编剧对戏剧事业的爱心和苦心所打动。

  把全国部分中青年编剧召集到常州“读书”,缘于中国剧协今夏召开的一次“全国剧本创作和剧作家现状信息交流会”。《剧本》杂志社副主编黎继德回忆说:“我们预知当前剧本创作和剧作家现状不容乐观,于是请来各地代表进行交流沟通,结果一看调研报告大吃一惊,没想到全国剧作家现状‘惨’到这份上,简直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

  “当前我省能够写大戏的不足10人,而在这10人中,有5人在潜心创作电视剧,另外5个坚守在戏剧舞台的,姑且可以看成是他们的生命所爱吧!”吉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宋存学无奈地说。

  广西的剧作家也老的老、退的退、走的走,目前能写大戏的不足10人。广西戏剧家协会主席、编剧常剑钧一不留神成了当地的“地头蛇”,广西有影响的大戏几乎都出自他之手。

  北京的剧作家现状比较特殊,一方面舞台空前活跃,一方面编剧人才匮乏,除了北京人艺外,北京市属剧院团只有王新纪一个编剧,也已步入退休年龄。如此推想,真不知北京的那些戏剧都是哪些“神笔”炮制的。

  陕西戏剧创作中心副主任谢艳春前不久对陕西全省的剧作队伍进行了详细调研。据不完全统计,陕西省目前仅有十几名专业编剧。从2006年至2008年9月,全省编剧新补充8人,而在这3年中,3人去世,9人离退休,编剧队伍进出倒挂。而位于西部地区的贵州省情况就更不乐观了:省直六团的在职编剧只有两人,其中省话剧团一人,省花灯团一人。

  而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目前仅活跃着3名编剧,其中两名兼做行政和其他工作,只有一个半人可供使用。上百个剧团奇缺剧本,嗷嗷待哺。由于导演、演员的力量和编剧的力量严重不成比例,部分知名编剧只得频频赶场,改编传统老戏,移植国外戏剧,“一鸡三吃”,或将过去压箱底的习作翻出来使用。

  剧作家队伍近十年来迅速萎缩和跌落,许多剧作家廉颇老矣却无奈“退而不休”,仅存的硕果成为当地的“活宝”,这种现象不能不引人忧思。据了解,社会地位低、待遇低、作品不能体现个人意志、作家的辛劳得不到价值认可,是导致剧作家匮乏和流失的主要原因。当前业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流的编剧待遇不如三线的演员。歌星唱一首歌,出场费二三十万元人民币,影视编剧写一部20集的电视连续剧,每集至少能挣到一两万元,而戏剧编剧写一部戏要花一年甚至好几年,至多也只有八九万元的收入。

  除了待遇低、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外,编剧的社会地位也不高。“社会上常常不拿剧作家当作家看,中国作协会员中很少有编剧,一些文学评奖也经常把剧本和编剧排除在外。如果不对编剧的社会地位给予重新估量的话,编剧队伍将会更加萎缩。”魏明伦说。

  来源: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