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数亿人次共享周末文化大餐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8日07:15  深圳特区报

  这是一个硕果累累的季节。

  昨天,在深圳举行的第三届文化部创新奖颁奖典礼传来喜讯——给鹏城市民带来一场场思想盛宴,被亲切称为“市民的精神大粮仓”的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荣获第三届文化部创新奖。

  从2005年6月创办以来,大讲堂先后邀请400多位名家学者,为普通市民举办400多场讲座,成为“市民学习的讲堂、文化传播的殿堂”。如今,大讲堂已成了深圳市民喜欢的文化品牌之一,让市民享受到一种全新的文化体验,在全国创造了一个卓有成效的文化共享新模式,打造了一个高品位的文化创新品牌,搭建了一个先进文化的大众传播平台。

  有一种境界,叫做“曲高和众”

  市民文化大讲堂以“鉴赏·品位”为主题,以品位文化提升了市民的文化品位,着力打造富有深圳特色的创新型、智慧型、力量型文化。

  【数字说话】

  截至今年8月,市民文化大讲堂网站的视频总点击数达143万人次,网站总点击量达212万人次;4年来,大讲堂现场听众达20万人次,媒体受众达数亿人次。

  当大多数城市的市民只能在电视上“遥望”自己喜欢的名家时,深圳市民们可以轻松随意地走进“市民文化大讲堂”,与诸多名家来个亲密接触。

  四年来,名家大腕纷至沓来,与市民在大讲堂亲切相约——

  汤一介、成中英、厉以宁、易中天、于丹等知名专家学者,王蒙、二月河、莫言等著名作家,谢芳、郑小瑛、姜昆、徐沛东等著名艺术家,王刚、周涛、王鲁湘、韩乔生等著名电视人,一个个走进了市民文化大讲堂,他们激情演讲,与市民热烈互动。此情此景,成了许多市民文化生活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一个个值得回味的美好记忆。

  盛况当前,我们不妨一起追溯这一思想盛宴的源头。

  2005年6月,在“深圳应成为因学习而受人尊重的城市”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应运而生。大讲堂由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市文联、市文化局、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出版发行集团联合主办,六区区委宣传部和光明新区党工委管委办协办,市社科联、深圳图书馆承办,以“弘扬人文精神、发展公共文化、丰富市民生活、提升城市品位”为宗旨,在四年探索中成为市民求学问道、涵养性情、陶冶情操的心灵殿堂。

  如今,在周末走进大讲堂,已成不少市民的生活方式;在闲暇时,让名家学者的真知灼见为自己的精神充电,成了不少市民乐此不疲的追求。

  “曲高”亦可“和众”!

  以“鉴赏·品位”为主题的大讲堂在邀请名家时,坚持高尚的学术品质、高雅的文化品位、高端的演讲水平和高知名度的社会影响。大讲堂上,嘉宾们或讲解文化专题、或解密艺术经历,用渊博知识、生动语言,运用各种各样的道具、实物展示、幻灯片等,满足了市民提高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要求,成功搭起专家学者与市民群众沟通的桥梁。

  有一种胸怀,叫做“海纳百川”

  大讲堂创新运营机制和体制,多种资源优势互补,并坚持“市民文化、社会参与”,打造一个“市民参与、市民享用”的文化殿堂。

  【数字说话】

  4年来,市民文化大讲堂举办了20多个讲座系列;市民文化大讲堂逐步深入基层,全市已设立了10个分会场;大讲堂构建了宣传文化7家单位联合主办,全市各区及三所高校宣传部协办,两家承办的有效组织格局。

  去年9月28日,奥运会闭幕不久,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张继刚就来到深圳主讲第300场市民文化大讲堂。主题是《创造无与伦比的奥运文化奇迹》,张继刚妙语连珠、激情四溢,透露的开、闭幕式筹备中的一个个细节,更让市民大开眼界。

  这场讲座,是大讲堂在去年9月举办的体育文化系列讲座中的一场。

  “讲座内容系列化”,是市民文化大讲堂的一大特色。大讲堂坚持每月设定一个主题来组织系列讲座,使观众系统了解和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除定期举办国学、文学、艺术等系列经典学术讲座之外,还举办养生文化、励志教育等系列讲座。此外,讲座主题还紧扣社会热点,举办改革开放系列讲座、国防教育系列讲座等,4年来,共举办了20多个系列讲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大讲堂不仅在内容上力求丰富多彩,在运行的机制和体制上也不断创新,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多方联动办好大讲堂——

  大讲堂在承办上实行板块化,在办好主板块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办好社区板、学校板和企业板,在全市各区和三大高校都设立了分会场,方便市民就近享受优质文化服务。

  大讲堂实行“一家牵头,多家联手共谋发展的机制”,构建了宣传文化7家单位联合主办,全市各区及三所高校宣传部协办,两家承办的有效组织格局,组委会下设多个组,分别负责活动的选题策划、专家邀请、社会宣传等。

  大讲堂实行“以党委为主导、以市民为主体、以专家来主办、以主流媒体立体传播”的运作方针——所谓“党委主导”,是指由市委宣传部来确定市民文化大讲堂的定位和方向,严把政治关和品位关,同时在财力上通过市宣传文化发展基金予以大力支持;所谓“以市民为主体”,就是办成市民需求、市民参与、市民享用的知识殿堂,把好需求关、服务关;所谓“专家主办”,就是由市社科联、市文联承担日常工作,充分挖掘各类专家学者和艺术家资源,把好学术关和知识关;所谓“多媒体立体传播”,就是利用各种现代传播工具放大大讲堂的声音,创新先进文化的大众传播方式。

  有一种传播,叫做“润物无声”

  市民文化大讲堂多元传播,润物无声,以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制度化、平民化的大众传播和参与方式,赢得最广泛受众和值得称道的社会效益。

  【数字说话】

  《深圳特区报》等本地报纸对大讲堂的报道达1000多次;今年5月,市民文化大讲堂电视栏目通过深圳卫视落地港澳台地区,在港澳台拥有600万收视群;大讲堂自今年3月在移动电视频道播出以来,截至8月共播出22期节目,总时长达110小时。

  参加市民活动大讲堂,一定要到现场吗?

  答案是“无须,您有多种选择”。

  今年3月,等电梯的白领、坐公交地铁的乘客、逛商场的人们,可以通过移动电视,看到市民文化大讲堂的节目了。

  今年5月,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居民,也可以收看到市民文化大讲堂节目,听各路专家讲养生、谈文化、话人生。大讲堂栏目通过深圳卫视(B版)落地港澳台地区,在港澳台拥有600万收视群。

  与此同时,《市民文化大讲堂》还“走出去”,在深圳广电集团与桂林、太原等地的合作频道中播出,中里巴人、马悦凌的讲座让当地居民为之着迷。

  喜欢从容品味的人们,可以从《深圳特区报》等纸质媒体,读到大讲堂的讲座精华,或登录市民文化大讲堂网站,选择喜爱的讲座视频反复观看。

  多元传播、润物无声。

  依托多媒体联动、多层次传播,大讲堂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借助报纸、电视、广播等主流媒体进行二次传播,“大讲堂”的精彩进一步放大、推广;开办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网站,为建设一个“永不落幕”的大讲堂搭建平台;编印《大讲堂快报》,让更多人及时了解活动的进展;编辑出版大讲堂系列丛书和光碟,做好讲座的二次开发……如今,大讲堂已构筑起一个集现场、网络、报纸、电视、广播、书籍、音像于一体的立体多元传播体系,为市民收看、收听、阅读提供了极大便利。

  正因为观看上的“随心所欲”,正因为选择上的“从容不迫”,许多市民爱上了大讲堂。周末走进大讲堂听课,平常访问大讲堂网站,翻看大讲堂的专题报道,收看大讲堂的电视节目,渐成不少市民的习惯。大讲堂内容,也成了人们街谈巷议的热点,崇尚知识、求学问道的社会氛围悄然形成。

  有一种心情,叫做“快乐芬芳”

  市民大讲堂是一个服务型政府提供给市民的一个公共文化服务,也是市民实现文化权利、尽享文化福利的一种快乐选择。

  【数字说话】

  市民文化大讲堂电视专题节目的最高收视率达4.62%,平均收视率1.6%;市民文化大讲堂俱乐部的会员达到2000多名。

  “课程表贴在书房,好奇心回到胸膛,又是一个学生时代,喜气洋洋走进大讲堂……”

  每期大讲堂开讲时,人们都可以听到一首清新明快的开篇曲。

  撰写《走进大讲堂》主题歌的著名词作家蒋开儒是大讲堂的铁杆粉丝,在他看来,深圳创办市民文化大讲堂,满足了市民新的需求,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带着对大讲堂的热爱,他在短短两天就“心领神会”,写出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走进大讲堂,生命就变得快乐芬芳——

  当普通人享受着鸿儒大家渊博学识时,一批特殊人群也迷上大讲堂。戴女士等一批癌症患者写来感谢信——“我们亲眼见到了陈玉琴老师并聆听了精彩演讲,她的坚强和乐观激励着我们。我们因此明白,每一位肿瘤患者只要努力,都可以像陈老师那样因疾病而活得更精彩。”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4年来,市民文化大讲堂有了越来越多的忠实粉丝,在现场听众席上总能看到许多熟悉面孔。一位市民以“忠实粉丝”的网名在大讲堂网站留言:“我是大讲堂的忠实粉丝!几乎每一场讲座我都去听了,收获很大,我感到现在自己说话的底气都很足了!口才也好了!也结交了很多其他大讲堂的忠实粉丝。”

  显然,市民大讲堂是一个服务型政府提供给市民的一个公共文化服务,成了市民实现文化权利、尽享文化福利的一种快乐选择。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