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拯救地球 “舌战”哥本哈根 联合国气候大会开幕 “三大阵营”将角力减排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8日08:27  兰州晨报

  

拯救地球“舌战”哥本哈根
拯救地球“舌战”哥本哈根
7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召开。

  本报讯 据新华网消息,当地时间7日10时40分许(北京时间7日17时40分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全世界的人们都热切期盼哥本哈根能够成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性转折点”。

  本次会议的正式名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讨论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的温室气体减排安排。

  在一段呼吁重视气候变化的开幕表演之后,丹麦首相拉斯穆森首先致开幕辞。他介绍说,截至目前已有110个国家的领导人表示将出席本次会议,这为哥本哈根会议取得成功提供了重要机遇。本次大会预定到18日结束,将有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的超过1.5万名各界代表与会。

  ■ 新闻链接

  “三大阵营”角力减排

  气候变化问题已不仅仅是一个限于专业领域的问题,而是全球每一个国家都需要面对并承担各自责任的问题。出于各自利益的不同,当前的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分成三股力量——欧盟、伞形集团(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发展中国家(77国集团+中国)。

  欧盟将自己视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导者,在节能减排立法、政策、行动和技术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欧盟强调美国应承担减排责任。《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的制定通过,与欧盟的积极推动有密切关系。但金融危机暴发后,欧盟的谈判态度走向消极,在资金和技术转让问题上,欧盟尤其缺乏诚意。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伞形集团国家的立场类似,中期减排目标低,且以一些发展中国家参与减排为前提条件。其中,最不积极的美国在奥巴马上台后态度有所转变,气候变化成为奥巴马政府首要政策重点之一,其清洁能源技术最近几年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不过,美国迄今拒绝接受《京都议定书》。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提出到2020年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25%,不过同样把主要排放国家参与减排作为前提条件,且迄今未阐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来自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和77国集团主席国苏丹的代表11月底在北京发表声明,宣布与会各方就谈判中有关重大问题形成一致看法,坚持《京都议定书》应继续有效,要求发达国家承担第二承诺期减排指标。此外,哥本哈根会议成果应涵盖长期合作共同愿景、减缓、适应、资金和技术转让等内容,并应考虑最不发达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和非洲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特殊需求。

  据新华社电

  ■ 核心分歧

  减排目标谁领头?千亿资金谁来出?

  在减排目标和资金援助这两方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形成了很大的分歧。

  一方面,以中印等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为减排作出积极努力。此前,中国政府已于11月26日公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

  可是,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在担当减排责任时“裹足不前”。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估计,发达国家需要到2020年前,在1990年排放量基础上减排25%至40%,才能避免给世界带来灾难性影响。然而,发达国家的减排水平不能让人满意。

  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应对气候变化所需资金和技术援助方面始终没有给出具体承诺,双方在这一问题上同样分歧明显。欧盟预测,为实现全球中长期减排目标,从2020年起,发展中国家每年至少需要1000亿欧元资金用于应对气候变化,其中一半需要国际社会的援助。然而,今年10月欧盟秋季首脑会议就气候变化问题形成的文件绝口不提欧盟早先达成的提供资金的具体数额,特意模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界限,强调所有国家都要贡献。

  据《北京晨报》

  ■ 新闻背景

  ·争论焦点

  目前来看,从三大势力博弈的格局出发,各方在哥本哈根大会上争论的焦点将围绕五个议题展开:

  一是关于国际社会温室气体减排的共同愿景和排放峰值,比如,未来工业化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额是多少?像中国、印度这样的主要发展中国家应如何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二是所谓减缓排放的问题,特别是关于2020年中期减排目标如何确定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双方分歧很大。

  三是适应变化的问题,特别是如何资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四是资金支持问题,特别是国际社会应该给发展中国家提供多少资金以及如何管理这笔资金?

  五是技术合作与转让问题。发展中国家可能需要做好论证,争取最需要的详细技术清单,否则很可能谈不拢。

  ■ 新闻分析

  ·四种前景

  第一种前景就是无果而终,各方坚持己见最终谈判破裂。由于气候变化涉及全球所有国家,估计没有国家敢于承担破坏哥本哈根会议的恶名而沦为全球公敌,而且,中国和美国这两个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均已承诺减排指标,如无意外,无果而终的前景是不可能的,最起码会达成一项原则性的协议。

  第二种前景是比较乐观的结果,即实现所谓最高方案,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发达国家到2020年比1990年整体至少减排40%的目标能够被接受,同时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但是发达国家也会对发展中国家提出一些定量要求。此种结果低估了各方矛盾的复杂性、深刻性和艰巨性,各方观望情绪仍然非常浓厚,估计不会轻易就实现。

  第三种前景是乐观的折中,即在2008年至2020年发达国家整体排放量降低6%、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并对发展中国家提出明确指标要求,开启后《京都议定书》时代全球气候变化新篇章。此种结果没有考虑达成协议后对各国发展空间的约束和国家利益的限制,特别是各国议会对协议态度的影响,可能略显乐观。

  第四种前景是悲观的折中,即各方经过反复相互摸底,最终达成关于到2020年发达国家整体减排量6%的指标,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问题以后再谈,对发展中国家减缓行动仅作原则性要求。就目前形势估计,此种结果具有更大的可能性。

  据《新快报》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