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陪领导喝酒

  晏婴和穰苴是春秋时齐国的两位名臣,分别担任相国和大司马,主持政务和军务。

  一天,齐景公在宫中喝酒时突然觉得无聊,吩咐侍从拿着酒具,要到晏婴家接着喝酒。晏婴接到通报后,马上穿上朝服,手拿笏牌站在门外,等候齐景公到来。齐景公还未下车,晏婴就迎上去问道:“诸侯得无有故乎?国家得无有故乎?”当齐景公说明来意后,晏婴说:“安国家定诸侯的事,臣请谋之。至于陪您喝酒,您左右有的是人,臣不敢与闻。”

  齐景公讨了个没趣,只好吩咐改道去穰苴家。不料到门口一看,这位大司马身着盔甲,手执长矛,见面就问:“诸侯得无有兵乎?大臣得无有反叛者乎?”当齐景公说只是想喝几杯时,被穰苴以与晏婴相同的理由拒绝了。

  晏婴与镶苴不仅很有才能,而且对自己的职责也都十分清楚:安国家,定诸侯,为国谋,为君谋。至于献媚讨好取悦君王,则不该自己所为。

  千百年来,中国长期为封建专制所统治,人们习惯了唯权独大、唯官独大,习惯了对上司、对领导恭敬与顺从。谁敢对领导不恭不敬、不听不从,便被认为是自视高大,不知天高地厚。现实生活中,如果真有晏婴与穰苴那样的人物,也一定会被看做不食人间烟火的另类,更不会有好果子吃和好日子过。倒是那些宁可喝得自己胃出血,也要表示对领导的敬重与忠诚,也要博得领导的欢心与喜爱者,多如过江之鲫。

  我以为,,至少有三样好处:可以为单位节省不菲的经费(招待领导哪能自己买单);有利于领导与自己的身体健康;还官场一个清新明朗的风气。

  不陪领导喝酒虽然有这么多好处,但就目前的状况看,实践起来却并不容易。即使这样,我们仍要在官员中倡导这种风气,让他们明白职责,忠于职守,对权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自己有一个恰当的定位。当不陪领导喝酒成为一种常态,成为一种坦然时,那就表明我们的社会前进了一大步、国家前进了一大步。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