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韩欲建中日韩海底隧道 专家:需从中国产业布局考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8日13:01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12月8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12时21分报道,“通过海底隧道的高速铁路,从韩国首都首尔出发,两个小时就可以到中国,4个小时就可以到北京。”这样的说法中国人听起来很新奇,但在韩国,这一构想并非痴人说梦,而且正在受到国家的鼓舞,在韩国总统李明博的主持下,讨论中韩海底隧道的级别日前由地方政府上升到中央政府层面。除了中国,韩国还想用海底隧道将日本也连接起来。如果这一构想成为现实,韩国将从一个岛国变身为陆地国家。

  说到海底隧道,大家都不会陌生,那它现在在世界包括中国的发展情况怎么样呢?来了解一下:

  海底隧道是为了解决横跨海峡、海湾之间的交通而又不妨碍船舶航运的条件下,建造在海底供人员以及车厢通行的海底下的海洋建筑物。目前全世界已经建成和计划建设的海底隧道有20多条,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国、西欧、中国香港九龙等地区。从工程规模和现代化程度上看,当今世界最有代表性的跨海隧道工程莫过于英法海底隧道、青函隧道和日韩对马海峡隧道,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有3条海底隧道,越过维多利亚海峡把港岛与九龙半岛连接起来,今年的11月5日,我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历时4年多的建设全线贯通。

  事实上,韩中海底隧道构想的基本框架在韩国已经进行了多次讨论。今年10月份在首尔举行的“中韩海底隧道国际研讨会”上,韩国方面提出了隧道的4个可行性线路:终点都是中国的威海,起点分别是韩国仁川、华城、平泽以及朝鲜的瓮津。与会的一些中国专家也对海底隧道构想予以积极回应。

  但是也有专家认为,目前世界已经启用的最长海底隧道日本青函海底隧道总长不过53公里,而中韩海底隧道甚至要超过300公里,工程难度可想而知。即使隧道正式启动,想成为现实至少也得20年。修建耗资巨大的海底隧道从经济上来说对中国并不划算,所以中方投资的可能性不大。

  那么,中日韩海底隧道究竟能否成为现实?为什么韩国方面表现得如此积极呢?连线著名评论员宋晓军。

  主持人:韩国想要建中日韩海底隧道,这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您认为它的可行性有多少?

  宋晓军:现在韩国单方面的比较热情,但是要整个评估中国的产业布局,包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来的内需主导,均衡布局,完整产业结构的经济布局,我觉得才能考虑到建。如果建,不考虑钱的问题,实际上可以建,从工程上来说,不是不可以建,但是耗费的资金太大。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韩国对这一构想非常积极,最初是由韩国地方政府提出来的,现在已经上升到中央政府层面。中日韩海底隧道对韩国究竟意味着什么?

  宋晓军:第一,建成海底隧道之后,韩国和日本的火车轮渡已经解决了,如果建成海底隧道,日本的货物、韩国的货物直接通过火车就可以运到中国的威海,就不用通过卸车、装船的物流成本,大概每个集装箱的物流成本大概能节约100美元左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韩国将会成为一个新的物流中心。

  第二,中国由于金融危机被迫要进行结构调整,这样韩国相对的技术优势可能通过这条海底隧道,辐射到中国的中西部地区,这样韩国的经济增长可能还会有一些新的亮点。同时建设海底隧道可能会拉动韩国本重化工业的过剩产能,他们估算大概能增加70万个就业岗位。

  朝鲜前不久刚刚完成了币制改革,朝鲜的币制改革很可能是为下一步经济改革做的铺垫,由于2009年跟中国关系走得很近朝鲜,朝鲜的经济改革很有可能会依托中国进行经济改革。所以说我觉得韩国也会担心朝鲜以中国为依托进行经济开放、改革。所以这时候,韩国要抢先通过海底隧道的方式来进行整个东北亚地区的经济整合,进而达到政治上不要被中朝之间的经济互动所甩掉。所以中韩隧道表面上是一条隧道,但是也能反应出韩国方面的急切心情。

  主持人:韩国在两年前已经提出中韩海底隧道的设想,现在再次浮出水面,我们发现有一个变化,增加了朝鲜瓮津至至中国威海的可行性线路,韩国这一设想目的又是什么?

  宋晓军:韩国希望通过以它为主导,整合东北亚地区特别是日、韩、朝再加上中,这四方形成比较大的物流中心。用我们中国人比较喜欢说的话,叫做经济搭台,政治唱戏,就是通过经济上的融合来解决朝鲜半岛的问题。这是韩国的,包括最近李明博也积极推动这个隧道,他的一个比较大的构想。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