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点评“三声道”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8日14:42  金羊网-羊城晚报

  汪一洋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丁力

  (广东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

  林江

  (中山大学港澳与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

  一体化,开局顺利

  回顾一年来珠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可以说开局顺利,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的出台,把理念变成政策,再把政策变成可操作的措施,对广东区域一体化的推动非常大,人们对区域协调发展和珠三角一体化的认识也比过去更加深入。

  其中,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小经济圈的成立更是最大的创举。三个小经济圈各城市间订立的“君子协议”,提出了包括旅游、社会、基础设施、交通等多方面的合作,成效显著。再进一步看,广佛同城化可以说是今年珠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当中最大的一个亮点。交通先行,打造一小时生活圈,已经先行一步。包括港珠澳大桥的落实,使得粤港澳合作更趋深入。

  微观层面,移动代表的服务产业先行先试,以广佛同城为机遇推出的大量跨区服务体验,对统一市场形成后大量人员、信息流动的服务机制做了深入探索,不仅对自身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来源,更为即将来临的亚运做好了准备,可谓一举两得。

  整体来看,一体化很有章法,未雨绸缪,有先见之明,使得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压力无形中变为了动力,危机转化为机遇。如果没有珠三角区域一体化的举措和协调发展的强力推进,没有今年的“抱团”,可能会更冷,更不会率先回暖。

  一体化,正当其时

  今天,区域一体化的构思,既是国际经济全球化的需求,也是国内经济转型的需要。经济全球化已经从产品市场的开放过渡到要素市场的开放,如欧共体和东盟,都是围绕着要素市场而开放。珠三角区域一体化正是迎合了这样一个发展趋势。

  同时,珠三角过去30年的粗放管理现在碰到了不少难题,最明显的就是产业、城市建设、基础设施等出现严重的低水平重复配置。企业受制于地域分割,市场支离破碎。解决今后经济发展的难题,首先就要打破这个困局。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给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带来了契机。广东也好,珠三角也好,长久以来都是以外向型经济作为导向,只要实现出口,就能实现经济的增长。但金融危机的到来变得完全不同了,危机使得光靠出口行不通了,还要搞内销,如此一来,大家发现原先的行政划分、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等一系列地方壁垒给内销带来很大的障碍,如果要搞内销,地方壁垒必须要打破。于是就提出了区域一体化的观点。

  区域一体化,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事实上都是为了缩小区域间经济不平衡的问题,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就是要打破行政区域给经济活动带来的阻碍。在原有的基础上,基础设施、产业布局,以及经济发展协调,使得珠三角发展更加均等化。

  一体化,重在行动

  进展毋庸置疑,但也显现出不少问题。以三小经济圈为例,还有瓶颈。如广佛肇目前面临着“双龙头”问题,广州很强势,佛山也很有特色,该以谁为主,如何统一地考虑产业发展规划?深莞惠方面,虽然深圳的现代服务产业与东莞的加工制造业形成很好的互补关系,不存在“龙头”之争,却缺少一体化动力。全球经济有所回暖,部分订单开始回流到东莞、深圳的工厂,大家觉得不升级,不搞一体化,走老路也可以过得很好,因此迷失了方向。

  凡此种种,最大阻碍都在于各自为政。虽然都作出了有限的让步,但无法整体“同甘苦”,一旦涉及到利益问题,难免磕磕碰碰。但无论是有多么困难,还是要立足现实,小步快跑,瞄准统一的大前景,长远布局,以行动促发展,各项政策的落实和跟进要加强力度,坚持不懈推进一体化的深入。

  具体到企业运营层面,在事关市民利益的能源、交通、电信等领域,更应鼓励像广东移动这样的龙头企业带头响应政府的政策号召,在发展策略、运营机制、服务价格等方方面面积极探索,能够提供给广大市民更优质的服务。当人人都体会、分享到一体化的真正利益,就能激发出更具活力的珠江三角洲,创造出更具竞争力、更和谐的广东未来!

  今日话题

  区域一体化,我们倾听您的切身体会,收集您的有识之见。

  邮箱:

  wbhudong

  @yahoo.cn

  本版结语: 区域一体化,要能“共甘苦”,必先“破壁垒”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