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对生命的拯救与历史的见证——约翰·拉贝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8日17:26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路明、张晨):德国人约翰·拉贝凭借其在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挽救中国军民的义举,以及留下《拉贝日记》等历史证据,得到中国人的广泛尊敬。他以获得超过400万的高票入选百年来对中国最有影响的“十大国际友人”。作为获奖者约翰·拉贝的长孙、德国海德堡大学医院的妇科学专家,托马斯·拉贝教授,日前受邀来到北京参加颁奖仪式,并于接受了国际台的专访,讲述祖父的故事。

  约翰·拉贝1882年生于德国汉堡,1908年来到中国,先后在沈阳,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地经商,1931年到1938年任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南京代表。1937年日军进攻南京前,拉贝和其他在南京的外籍人士共同筹建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并被推选为主席。南京大屠杀期间,拉贝先生出于崇高的正义感和同情心,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内,和其他外籍人士一起共同拯救了20多万人的生命。他的人道主义义举被世人所铭记,拉贝也由此被人称为“中国的辛德勒”和“南京好人”。

  托马斯·拉贝表示,他小时候就经常听祖母说起祖父在南京的事情。自己祖父在南京的所作所为正体现了他与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托马斯·拉贝说:“我觉得这是一种人道主义责任,对陷于困境的朋友予以援助。我祖父的决定,留在南京正体现了朋友之间,于患难之中见真情。作为约翰·拉贝的后人,我为我祖父的作为感到自豪。”

  在谈到当时约翰·拉贝先生对中国在哪些方面留下印象最深刻时,托马斯·拉贝教授表示,中国和中国人民在各个领域都给自己的祖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祖父在中国始终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托马斯·拉贝说:““祖父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态度、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自己当时的生活和工作条件都印象深刻。当然,对于中国人民的深厚了解也对祖父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果没有这种深刻的了解,祖父就不可能决定留在南京来保护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

  托马斯·拉贝教授表示,祖父在中国的经历,对自己全家影响都很大。他说:“我父亲就是在北京出生的,他在中国一直生活到14岁。他们经常讲述在中国生活的经历。对于向我们这样小孩来说,中国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国度。我祖父曾经说,他在中国生活了三十多年,中国人对他都很友好,当中国朋友遇到危险的时候,他没有理由袖手旁观。所以他愿意冒着生命的危险帮助中国人民。我们全家都为他感到骄傲。”

  《拉贝日记》公开发表和电影《拉贝日记》的上映,让“南京好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自己的祖父高票入选“十大国际友人”,托马斯·拉贝显得十分激动和高兴:“我们一开始很吃惊。当时我们还不知道这次活动的背景是什么。后来当我们对这次投票活动有了深入了解以后,感到非常高兴。特别是我们得知,我祖父获以第二高票当选时,我们全家都感到非常荣耀。这种荣耀是祖父在世时无法想象的。”

  七十多年过去了,作为医生的托马斯·拉贝先生同样视拯救生命为己任,生命和拯救生命对于他来说,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他说:“电影《拉贝日记》里面说:拯救一个生命就拯救了一个世界。这句话说得很对。祖父是我的榜样,我希望像他那样通过努力为和平做出贡献。在我看来,生命很重要,人们要珍视生命。作为医生,我和中国同行经常进行学术交流,协助培训年轻医务工作者。”

  尊重生命、拯救生命、促进和平——祖父当年的追求今天仍然扎根在托马斯·拉贝的心里。为此托马斯·拉贝和妻子在海德堡设立了“约翰·拉贝交流中心”,全力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交流中心除了展示重要的历史档案外,还为各国学者研究历史提供协助。拉贝教授认为,青年人应该从历史学习珍贵的经验,不断探索未知,从而影响未来的走向。

  托马斯·拉贝说:“中国青年对历史有很大兴趣,他们也在努力思考怎样面对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我觉得,年轻一代要有理想、有勇气、要有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人们只有通过提问、探讨和解决问题才能找到前进的方向。”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