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萍乡一帮小孩厦门作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8日17:43  厦门网-厦门晚报

  

萍乡一帮小孩厦门作乱

  漫画/小牛

  不满16周岁,小偷小摸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在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不少孩子都知道这点。于是,他们冒险到厦门、广州等地当起了“弹弓党”。几年下来,竟然形成了“传帮带”的风气。

  记者 高金环 实习生 郑禧

  砸车3个月 “小老大”光“指挥”不“战斗”

  这两天,救助站里又多了两个问题少年,小刑和小黎。他们来自江西萍乡市上栗县,都只有15周岁,已经加入了车主们既讨厌又害怕的“弹弓党”。他们的手法是,用弹弓把钢珠射到车窗上,车窗裂成蜘蛛网后,用手一推,玻璃就掉了。用弹弓作案,手段非常隐蔽,远处弹出钢珠,不易被察觉,整个作案过程也就一两分钟的事。

  前天下午,记者见到了小刑。小刑说,他们是被江头派出所抓的,因为砸车行窃。不过他没忘撇清责任,他说他没砸,都是小黎干的。

  小刑说,他只负责找车,发现哪辆车里可能有值钱的东西,就告诉小黎。他还说,用弹弓射玻璃、偷东西、销赃全由小黎承包,得到的钱则要一起花。小黎也承认小刑是他的“老大”。

  对于这种只当“指挥员”, 不当“战斗员”的老大做派,小刑自称是因为关系好。小刑说,他们是同班同学,在学校,他经常和小黎一起逃课,到处去逛。小黎被欺负,也会找他帮忙,两人关系特别“铁”。

  小刑还说,现在不愿意再砸了,之前已经有了3个月的砸车经历。这经历不是在厦门,是在深圳。他说,今年暑假,一个外号叫“大猫”的带他去了深圳。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家,父母不知道。

  “大猫”和他差不多大,是同年级的,虽是单亲家庭,但家里很有钱,去砸车,完全是出于好玩。那次去深圳,是“大猫”出的路费,总共拿了800元。同行的还有小陈,和小刑差不多大。

  在深圳,他们住的是10块钱一天的旅馆,一个屋住十几个人,每天吃快餐。那3个月,小刑说已经不记得砸过多少次玻璃了,但由于参与的人多,每个人分不到多少钱。他们也被抓过,但是因为没有证据,关了一天就被放出来了。

  作案4起只被追过一次

  十几天前,小陈提议转移阵地,说是到过厦门,还有认识的朋友。后来,小黎与小刑联系上了,于是,他们就在厦门碰了头。他们的“据点”就是“大猫”朋友的家。

  不过,这5人很快被拆散了。“大猫”因家人知道了详情,被叫回了家。另外一个被湖里派出所抓了,被送回了家。小刑和小黎就住到了旅馆,一天30元。

  放了东西的车就是他们的作案目标。把空包放在车里也一样危险,因为他们未必知道那是空包,照砸不误。

  小黎说,在厦门,他们一共作案4起,共偷到两部数码相机、一台笔记本电脑,共卖了1100元。

  他们并不是每次都能得手,有一次砸了玻璃才发现,车里放的是空包。还有一次只偷到两包香烟。

  小刑说,偷完东西,如果没人看见,他们就很自然地走开;如果被发现,就马上跑。大多情况下,只要不是车主,就没人管,他们被追只有一次。

  对于销赃渠道,两人说法不一,小黎说,卖给路人;小刑则说是卖给市场里专收这些东西的人。

  小刑说,来钱了,他们就去玩乐,没钱了就继续砸车偷东西,都选在白天行窃。

  全镇至少有上百个这样的孩子

  记者从小刑和小黎口中知道的,就有5个孩子参与了“弹弓党”。在采访过程中,一些不断积累的数字让记者吃惊。

  小黎母亲的娘家在桐木镇桐木村,该村村长金先生在电话中说,村子里有七八个孩子出去砸过车。今年上半年,在湖南被抓了5个,他们当中有的已经成年。他们中,最长被判10年,最短的都判了7年。村长说,这些孩子一般家庭环境不好,父母管得不到位。

  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反映,去年以来,有二三十个类似的孩子因为同样的原因住进救助站,然后被送回家,并且都是桐木镇的。

  一听到记者反映“弹弓党”的事,桐木镇派出所值班民警直接问道:“是不是都是桐木镇的?是不是都未成年?”这位民警说:“现在参与的有很多很多,至少有上百个。”他还说,几年前,桐木镇就形成了这种风气。开始时,这些孩子有大人带,后来就两三个一伙出去,对父母说是打工,一直等到出事了,才知道是去偷窃。现在,根本没有办法阻止。

  【记者手记】

  他们的冷漠让人震惊

  记者高金环

  在这次采访中,小刑说,离开家之前,他就知道是去砸车偷东西。他还说,身边的同学知道,未成年人犯法,不会被判刑,到明年,他才16周岁。

  而当地派出所民警告诉记者,这些孩子送回家后,有80%的孩子会再次出来重操旧业,也不排除他们以此为生,甚至将赚来的钱寄回家里。

  两个孩子的消极和冷漠,让记者感到震惊。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们似乎听不进,也没有意识要去判断。

  小刑看上去稚气未脱,说起话来却很老到。他很爱面子,不承认自己爱打架,但却承认喜欢逃课,喜欢欺负同学,“没事就打他一下,觉得好玩。”去年读到初一,觉得读不进去,他退学了。

  问他是喜欢砸车的生活,还是在校上课的生活,小刑茫然地摇了摇头说,自己也不知道。

  小黎看上去是个很有主意的人,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眼睛却露出凶光。“到底是自己出来的,还是背后有大人控制?”一问到类似问题,他不但会压低声音闪烁其词,甚至还会反问:“我可以不说吗?”

  由于没有到桐木当地具体走访家长,记者无从得知那些孩子们真实成长的环境。但有一点可以确认,正是因为未成年,他们才被卷入行窃的旋涡,从被引导控制,到主动参与,这应当引起社会的重视。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