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潘天寿听风阁诗亭“嫁”西湖 两岸将共话大师诗学遗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8日18:35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杭州12月8日电 (见习记者 赵晔娇) 12月12日,“潘天寿听天阁诗亭”将正式在杭州西湖九曜山南落成,诗亭以古汉字“寿”为平面构成,亭中镌刻了潘天寿《听天阁诗存》的诗作。届时,近百位海峡两岸的学者也将一同研讨“潘天寿与传统诗学”,以纪念潘天寿为两岸文化传承所作的贡献。

  西湖群山映衬大师遗作

  潘天寿是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大师、美术教育家,曾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杭州是他的第二故乡。除了书画印享有盛誉外,潘天寿的诗词也是独成一家,嶙峭横肆,高古奇崛。近代艺术大师、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曾盛赞他“天经地怪见落笔,街谈巷语总是诗。”

  记者在西湖景区九曜山拾阶而上,迎面是一面陡峭的山崖石壁,诗亭就座落在石壁之下。诗亭以古汉字“寿”为平面构成,分上下二层,高9米,长40米,为敞开式的文化景观建筑。走进诗亭,曲径幽通,两侧镌刻着《听天阁诗存》的诗作,供人吟诵。

  “潘老先生的墓就在九曜山上,这里是他生前情感之所系。石壁的气势和潘老先生的气势一样,粗豪、奔放、雄阔。在山崖和诗亭中间,还有一处一米高的花圃,里面种植了苍劲的松树。山崖、诗亭、松树,真正做到了天人合一,传承了大师的艺术理念和风格。”潘天寿基金会执行副会长胡剑芬表示。

  浙台艺术一脉相传

  “潘天寿毕业致力于中华美术事业。60年前,潘天寿的70多位弟子赴台,在两岸隔绝的状态下延续了中国画的教育传统,使水墨文化在宝岛得以传承。”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胡钟华告诉记者,“潘天寿有一句名言,他认为,中国画与西洋画宛如两座并峙的大山,各有高峰。西洋画巍然屹立在世界艺术之林,那中国画这座高峰该如何来扛,他选择了教育,并创立了中国现代高等艺术教育中的中国画教育体系。”

  这70多位弟子中不乏李霖灿、席得进等人,他们不仅扬名于台湾画界,更是在台湾仿效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模式,成立了国立台湾艺专,使得浙台美术一脉相传。

  “尽管没有亲临台湾,但在上个世纪90年代,潘天寿的画曾到台湾展出。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坐着轮椅都要去看画展。”胡钟华告诉记者,两岸文化交流在先人的铺垫下,渐入佳境。在中国美院,就有一大批来自台湾的学生,他们与大陆学生一起,潜心研究传统文化。

  两岸交流频频

  本次活动是国台办2009年两岸重点交流项目。参加“2009海峡两岸潘天寿与传统诗学”研讨会的教育、艺术、文化界学者近百人,他们已经撰写学术论文约30万字,并重新出版《潘天寿诗存注》。

  此外,“潘天寿与传统诗学”海峡两岸书法展也将同期举行,共有60多件两岸书法系学生书写的潘天寿诗词诗作展出。

  记者了解到,20世纪中国书坛最令人瞩目的事件,就是书法篆刻作为独立的专业进入高等美术院校,开创了书法教育新纪元。该事件的倡导者正是潘天寿。(完)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