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气候门”搅局哥本哈根峰会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8日18:37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段秀杰):本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10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在气候峰会上讨论当前最热门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共同谋划如何保护地球这个人类共有的家园。而在峰会开始前,一场被称为“气候门”舆论风暴不期而至,并带出了一个惊人的话题——“全球气候变暖”可能是个子虚乌有的伪命题,或许是一群见钱眼开的无良气象学家制造的一个“惊天谎言”!

  黑客引曝“气候门”

  上月中旬,一名据信来自俄罗斯的黑客入侵了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的计算机系统,盗载了上千封电子邮件和3000多份有关气候变化的文件,然后将这些文件上传到由气象科学家主办的“真实气候”网站上,展示其战利品。

  被黑客公开的电邮主要是该研究中心主任菲尔·琼斯等人与美国等其他国家的同行近10年的通信,从中可以发现一些科学家窜改数据的痕迹,如琼斯与另一名科学家对一些气候变化的数据进行了“增删”:增加了气温上升的年数、删去了气温正在下降的数据;并对1960年以来全球气温上升趋势实际上已经停止的数据做了调整。琼斯在一封邮件中还表达了对一本专业杂志怀疑全球气候变暖结论的不满,要求其他气象学家联合起来对该杂志“还以颜色”。他还希望从联合国下次气候评估中撤下一些文件。

  很多人认为,黑客盗取的这些邮件证明了全球变暖并不像通常所说的那么严重,很大程度上被人为“夸张”和故意“歪曲”了。

  联合国要彻查

  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是英国最权威的气候研究机构之一,该中心掌握着世界上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最重要的数据库之一。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2007年发布了两份气候报告,认定人类对化石能源的消费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而报告的主要依据就包括了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目前正在举行的哥本哈根峰会谈判也正是以此结论为基础的。

  正是由于其重要性,上述电邮在互联网上被公布后便引发了轩然大波,气候变化怀疑派和支持者更是大打口水战。对此,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主席帕乔里7日在哥本哈根大会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时,指责“气候门”涉嫌故意破坏他领导的机构的公信力。他还表示,联合国将详细调查这一事件,不会有私下交易。同一天,英国气象局也表态要对此事进行彻查,同时向188个国家提出合作申请,请求这些国家提供近些年的原始气象数据。

  “学术分歧”还是“精心骗局”

  其实,近十几年来,关于“全球气候变暖是真是假”的争论从未停止过。有学者认为,全球的气候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变暖或变冷,都是在地球气候规律作用下的正常现象,从长远看变暖或变冷不会成为一种永久的趋势。还有一种学术观点认为,地球变暖即使是客观事实,也不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人类对气候的影响很微小,起决定作用的是太阳的活动。还有的观点认为,即使人类活动造成气候变暖,但主要不是由能源消费造成的,农业生产是重要因素。

  而不少全球气候变暖说的批评者显然不认为有关争论仅仅是学术之争。在他们的眼中,声称“气候变暖”的许多科学家实际上是在造假,其驱动力来自于对金钱的追逐。美国《华尔街日报》的记者对曝光的文件进行研究后,为几家气候研究机构算了一笔账,得出的结论是:这些气象学家利用各国政府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心,用一些不实数据制造气候变暖的假象,营造恐慌心理,然后从政府或其他机构手中“骗”得了更多的科研经费。报道说,英国的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环境中心等多家研究机构在近十年中获得的研究经费增长迅速,有的甚至增长了近十倍。

  这类质疑其实并不新鲜。2007年3月8日,英国BBC电视台4频道曾播放过一个名为《全球变暖的大骗局》的记录片。该片采访了9位研究气象学、气候学、海洋学、生物地理学和古气候学的著名教授,用他们的言论驳斥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说法,直指它为“当代最大的骗局”。该片认为,全球变暖说的背后其实是一个由狂热的反工业化环保分子创造出来的、高达数百亿美元的全球产业。

  全球变暖说难撼动

  对普通大众来说,“全球气候变暖”到底是真是假,导致变暖的主要因素到底是什么,也许是一个太过复杂的学术问题。但那些生活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生活在像马尔代夫和图瓦卢这类小岛国上的人们,却切实感受到了气候变暖对他们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家园的威胁。

  说起全球变暖这个话题,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参与制作的记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在该片中,戈尔结合自己的经历,用富有表现力的形式、翩情的语言和画面,向世人展示了全球变暖的种种证据和其可怕的后果。尽管该片的部分数据遭到质疑,但科学界普遍认为其“总体上真实”。

  目前,有关方面对“气候门”的调查才刚开始,最终结果尚需时日。不少分析认为,即便能证明气象学家在数据上有所动作,也很难撼动全球气候变暖的结论。正像联合国官员所说,气候变暖有目共睹,是个不争的事实。无论是北冰洋永久冰冻层的融化、坍塌的南极大陆冰架,还是消失的冰川,都能让人感受到全球变暖的脚步。

  “气候门”的双重效应

  明眼人不难看出,在距离哥本哈根峰会开幕不到72小时的敏感时刻曝出“气候门”,时机显然很难用巧合来解释。对那些长期以来怀疑气候变暖,或者质疑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相关的人士来说,这一丑闻来得正是时候,因为它可以达到双重效应。

  效应一:借台唱戏,先声夺人。“气候门”选择了哥本哈根作为舞台,借助全球的聚焦和数以千计媒体的传播,将全球变暖怀疑派的声音放大,扩大了声势。美国《华盛顿邮报》5日指出,这起丑闻发挥了许多宣传片和公益广告所无法发挥的作用:把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全球变暖的科学争论上来。

  效应二:给气候谈判增添变数。在近些年的气候谈判中,包括沙特这样的石油生产国,以及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工业界巨头一直反对温室气候减排。如果“气候门”不断发酵,联合国相关报告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将会受到质疑,由此将对全世界应对全球变暖进程产生影响。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