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缩小“碳足迹”:简单并快乐着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3日08:21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章迪思

  在闵行区华漕镇美邻苑小区,朱大明一家是远近闻名的“绿色达人”。大大小小的购物包、小木凳、小书架……只要有用剩的边角料,老朱一家总能变戏法似地“变”出一样实用的东西。这些零零碎碎的小东西虽然价值不高,却是普通人实践“低碳生活”最简单、最值得提倡的方式。在前年首次举行的“上海科学生活大使”评选中,朱大明一家获得家庭组第二名。

  走进朱大明和艾冬红的家,朴素中充满着生活气息。在外地工作多年后,他们全家于2002年退休回沪,和儿子一起住进这间70多平方米的二室一厅房子。新生活开始,免不了四处采购添置各种日常用品。那时超市塑料袋还是免费供应,每次购物回家,总带回一大堆塑料袋,扔也不是,不扔也不是。于是艾冬红决定自己动手做背包。

  艾阿姨的“处女作”是用牛仔布做的背包。把旧的牛仔裤布料缝成袋子状,侧面布料特地选用了牛仔裤后侧的口袋部分,这样可以用来放水杯或雨伞。包带用的是裤腰部分,比较牢固。再在正面贴一块布做一个小袋,放放小毛巾、面巾纸等小物品。背着这个包去买菜,小贩连声称赞艾阿姨的手艺好。

  朱大明的“手艺”是木匠活儿。80多岁的老母亲有一次坐在塑料小凳上洗脚,没坐稳摔了一跤。于是老朱心生一计:用装修剩余的木料做凳子,又环保又结实。收到“礼物”后,老母高兴地说:“还是儿子的凳子好!”后来,老朱又用废旧木料做了书架,根据书本杂志的大小,设计各种大小不一的书架,上面钉块木板,再放上几盆小花。老朱略带“得意”地说,现在西方人提倡的缩小“碳足迹”,与他的DIY生活异曲同工。

  这几年,艾阿姨先后尝试了各种材料的背包。用浴帘做背包,适合买鱼虾肉之类的物品,且很结实;用废旧包装带绳编成的小挎包,不失田园风格。现在,艾阿姨的要好姐妹也纷纷加入,早锻炼用的扇子、剑等道具,都装在用围巾缝制的袋子里,袋口留下轻盈的流苏,美观又实用。老朱的手艺也渐渐出了名,不少邻居拿来几块废旧木料,请老朱打造合适的小家具。

  “其实很多东西不一定非要买新的不可。中国人提倡的节俭,理应在‘低碳生活’中复兴。”艾阿姨粗粗算了一笔账:以塑料袋为例,每用一个塑料袋,平均增加0.1克碳排放。每户家庭一天平均消耗四五个,如果整个小区的主妇都动员起来自己做购物袋,每天就能减少数千个塑料袋的消耗,至少减少几百克碳排放;如果全上海的家庭都这样做,那意义更大……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